。混沌。建築。: 轉貼世界遺產新聞---魔法公主的森林─世界遺產屋久島

轉貼世界遺產新聞---魔法公主的森林─世界遺產屋久島

2007.05.27
魔法公主的森林─世界遺產屋久島
黃菁菁/東京


宮崎駿的動畫電影《魔法公主》中,魔法公主置身在一片連石頭和樹木都長滿青苔的綠色森林裡,林中經常是雲霧飄渺,有許多狼、鹿、野豬、猴子和小精靈圍繞著她,魔法公主一心搶救的那片森林其實就在屋久島的白谷雲水峽。 


宮崎駿的靈感來源


日本最早被登錄為世界遺產的屋久島,位於日本九州鹿兒島縣最南端約六十公里外的海上,是個面積約五百平方公里,方圓一百三十公里接近圓形的小島。許多日本人喜歡揹著登山背包到島上尋幽探勝,尤其不會忘記去尋找「魔法公主的森林」所在的白谷雲水峽。


這片屋久杉、照葉樹林茂密的原生林中,沿著步道可看見清澈的溪流和瀑布,森林最大的特色是不管是岩石、樹幹或倒木等都長滿青苔,看過《魔法公主》的人一定對這神秘世界印象深刻。


《魔法公主》片中真實呈現了屋久島森林的景象,而且位於標高一千多公尺,可眺望宮之浦岳和安房川的太鼓岩,就是山犬神站立的石崗,林中的岩屋也就是片中山犬神莫洛一族的住處,因此遊客總不忘在此拍照留念。


宮崎駿導演為了尋求創作靈感,曾數度走訪屋久島。屋久島南部還有個「千尋瀑布」,瀑布潟落在V字型的溪谷中,左側有一大塊花崗岩,因為像上千人手牽手那麼大,所以被命名為千尋。


山姬傳說歷久彌新


《魔法公主》描寫未開發的森林中住著山神與木靈,人類因開發森林而與山神起衝突,這個構想似乎與屋久島的民間傳說神話有些關聯。


屋久島上有九○%都是山岳、森林,環繞著沿岸的平地只佔全面積十%,當地約一萬三千九百八十人主要都居住在沿海的平地。


這種特殊自然環境使得當地人相信深山裡真有神明,且對山岳極為尊崇信仰,島上廿四個聚落的居民每年都會定期去「岳參(朝山)」,到山頂上祭拜山神,祈求保祐風調雨順、全家平安。


神秘且不可侵犯的群山百岳,讓屋久島流傳著許多民間神話故事。在屋久島長大的人兒時都曾被長輩警告說,「屋久島的深山裡有『山姬』,不能走進深山喔!尤其是舊曆年的正月、五月、九月的山神祭時,絕對不能到山裡去」,也有很多老人斬釘截鐵地說自己見過山姬。


每個月下三十五天雨


下野敏見著的《屋久島民話》書中記載,傳說中的山姬是木精,身穿紅色的十二單和服,有一頭像似剛洗完頭,閃閃發亮的飄逸長髮,萬一在山裡遇到山姬一定要對她笑,而且一定要搶在她笑之前笑才不會被吸血。諸如此類的屋久島傳說可能也提供宮崎駿不少靈感。


屋久島雖然位於亞熱帶,島上卻涵蓋了從亞熱帶到亞寒帶的氣候,在此可看到從日本北海道到九州的自然景觀。屋久島的多雨、迷霧濛濛也是聞名的,當地人戲稱,「屋久島每個月下三十五天雨」。


屋久島環境文化村中心的館員解釋說,水是島上生命的泉源,來自海上的溼氣籠罩屋久島的群山,暖風遇冷空氣而化成霧、化成雨,雨水形成河川、瀑布再流向海裡,水的循環打造出屋久島特殊的自然生態。


神木鹿猴處處可見


島上的森林生態也很特殊,各類植物隨生長高度不同垂直分布,最知名的是樹齡逾千年的「屋久杉」及樹齡數千年的神木「繩文杉」「紀年杉」等。屋久杉是木材中的極品,過去曾遭大規模砍伐,就像「魔法公主」中所描繪的,至今森林中仍四處可見砍伐丟棄的倒木。


這片綠林現在已經受到保護,自然生態得以保存,雖然有許多觀光客造訪屋久島,但是在大家高度的環保意識下,林中的鹿、猴子等動物仍然活躍,魔法公主的森林依舊綠意盎然。


以上轉載自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4+112007052700064,00.html



19 則留言:

  1. 學長
    好棒的論文
    不過我有點小小疑問
    跨國指定的高句麗陵墓遺址我記得是中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另外科隆大教堂之所以會被登錄於危機遺產我記得是因為萊因河對岸「計畫」興建高樓,但其實沒有一棟高樓被蓋成,後來因計畫撤銷〈據說科隆士縮小開發範圍引發業者不願進駐〉才在2006年的委員會中除名的。

    如果有誤請學長指教

    回覆刪除

  2. 我說啊,
    對於美編欠佳的刊物,
    總多少會讓讀者對文字捻來的興致,
    顯得些許意興闌珊,
    我想你也肯定是深有同感。

    好不容易把佳文貼回小窩,
    請也至少把段落再稍微人性地切開,
    貼心點讓近視度數高達600的不才我,
    能夠好好地看完全文嘛@@~~愛你唷!

    回覆刪除
  3. 學長
    您這一篇可不可以也放在我的部落格

    回覆刪除
  4. 不隻你的遺產經理人的資料是從哪裡來的
    目前我也在研究這ㄧ個的議題
    不知有無可參考的書目或論文
    感謝指點
    謝謝囉

    回覆刪除
  5. 對於你豐富的建築學問
    有問題想要請教您 可否麻煩給我您的E-mail
    我想要知道有關1931年雅典憲章的相關資料
    希望您不吝指教
    謝謝您 希望您不會覺得我太唐突

    回覆刪除
  6. 您好
    很高興逛到這個部落格
    簡單扼要的陳述很多精闢的見解
    讓入門者的我獲益良多

    最近正在研究文化資產方面的議題
    想進一步重要文資的公約憲章 如:雅典憲章、布拉憲章、奈良宣言
    目前找到的幾篇文章都是幾句話帶過重點,不知道您是否可分享或推薦較深入介紹這三種憲章的文獻資料呢?

    另外關於篇文章,請問為何是威尼斯憲章而非雅典憲章為一個追求文化遺產普世價值共識的開始?雅典憲章不是比威尼斯憲章更早嗎?
    謝謝!

    回覆刪除
  7. 謝謝您的分享
    期待您的文章^^

    回覆刪除
  8. 您好喔~
    從您的部落格吸收了很多知識~

    另外想請問一個問題:
    關於《雅典憲章》是有2個版本嗎?
    因為分別閱讀了傅朝卿教授翻譯及導讀的《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中的《雅典憲章》以及施植明(1996)翻譯的《雅典憲章》,發現內容並不同。

    上網搜尋看到有些資料說雅典憲章是由CIAM發起、柯比意主持的,而施植明所譯的那本書中也有附上柯比意的前言,加上內容分成95項論點。但在傅教授的書中並未特別提及柯比意,且內容分為7大面向論述。

    因此,難道是有2份《雅典憲章》嗎?如果真的不同,那為何名稱會一樣而易造成混淆呢?又以哪一份較具重要性?不知道版主可否幫忙解答疑問?謝謝!

    回覆刪除
  9. 您好:
    這是很棒的部落格!
    感謝你的分享
    請問您文中有提匈牙利國家文化遺產部副部長Tamás Fejérdyk的重要談話關於charter的定義,原文請問出自
    哪裡呢?
    可以方便分享嗎?
    Thanks!
    Jewel

    回覆刪除
  10. blog的內容還不錯..

    回覆刪除
  11. 板主回覆:
    當然可以呀
    請自行取用

    呵呵呵:)

    回覆刪除
  12. 板主回覆:
    heritage manager的資料大多散見在跟遺產管理(heritage management)有關的書籍中,這方面的書很多,在Bernard M. Feilden與Jukka Jokilehto所合著的"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Sites"一書中也有提到部份遺產經理人的定位,基本上你得從遺產管理的方向去找,書很多就是了,英國是遺產經理人制度建立較完全的國家,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相關資訊的!

    回覆刪除
  13. 板主回覆:
    呵呵
    真是用功的學弟 :P
    你說的高句麗陵墓遺址的確是中國與北韓的世界遺產
    但這個遺產比較有點技巧陷阱在裡面
    看起來是一起列名,但實際上兩個案子的範圍與名稱都不一樣
    大陸是Capital Cities and Tombs of the Ancient Koguryo Kingdom, ref: 1135

    北韓是Complex of Koguryo Tombs, ref: 1091

    所以很明顯地是兩個世界遺產, 這其中最大的關鍵我認為是
    因為這是北韓第一個世界遺產,很具意義, 所以讓它搭上中國大陸
    以同樣歷史背景的高句麗王朝的東西各自申報一個遺產,我覺得
    算是高招!! 像是打麻將的連一拉一吧, 哈哈

    至於你說的科隆教堂的問題,也沒錯,該計畫是在對岸興建高層建築
    但事實上它的萊茵河兩案已經有一些之前的高層建築了,只是若再
    讓新讀高層建築跑進來,當然不行囉!!

    你真是好樣的!!

    回覆刪除
  14. 板主回覆:

    您就有所不知了
    其實到現在為止
    我對天空部落的貼文工作仍非常的不熟
    每次貼文,我都貼的很痛苦
    更遑論我可以去控制他的段落了:(

    誰能救救我..........

    回覆刪除
  15. 板主回覆:
    謝謝您過度的讚美了,呵
    我沒有什麼學問拉
    關於您的問題
    我也很願意跟您討論
    已回您信箱

    回覆刪除
  16. 板主回覆:
    您的第一個問題,在台灣是顯少有針對這幾部憲章有詳細的介紹,畢竟這是冷門領域。成大建築系的傅朝卿老師以及我都曾在一些雜誌與研究期刊上談過一些(或是參考傅老師所翻譯的《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一書),所以目前也並沒有人針對雅典憲章、布拉憲章、奈良真實性文件(並非您所稱的奈良宣言)一起比較過(我有空會試著寫一寫,不過想做的事情太多,哈)。其中,威尼斯憲章是目前國際間「絕大多數」的學者所認為最重要的一部文獻,但我必須要特別強調,他之所以被大多數的專家學者認同,並不代表它就是絕對毫無瑕疵,尤其它是1964年的產品,時至今日都已過了四十載,難免在觀念上會與現代的保存觀念有些出入,但原則上,國際間的學者與保存單位都還是會多少「尊重」一下這部最初的原典。至於,您想要的文獻資料,網路有許多英文的參考文件,您可以上網試試,但中文的部份則就非常少了,期待您一起加入研究的行列。


    您提到的1931年的雅典憲章,並不是不重要,尤其是威尼斯憲章也多少承襲了雅典憲章的部份精神,只是雅典憲章的誕生正值二次世界大戰之際,當時西方國家哪有心力去關心文化資產,因此雅典憲章的「國際共識」程度仍略遜一籌,但1964年的威尼斯憲章則得天獨厚的有61個國家,超過600位專業人士參與,因此它的「國際共識」已經被多數國家所認同,因此這也是它能取得一定程度歷史定位的主因。另一方面,雅典憲章所談的七項決議是一個概念,也可以說是一種修復態度。但威尼斯憲章則有更多作法細節涵蓋其中,所以威尼斯憲章的被參考性也較多。不過,我個人是認為因為威尼斯憲章的國際共識取得較為優勢的地位所致。

    回覆刪除
  17. 板主回覆:
    呵呵

    ok:)

    回覆刪除
  18. 板主回覆:
    其實您的問題與4樓的類似!!

    首先,它的確是兩個不同版本與不同目的的憲章。

    施老師翻譯的《雅典憲章》是源自於1928年,由柯比所主導的CIAM而產生的共識,精準的是說,是CIAM成立後第四次召開的會議(1933年),當時是一群人從法國馬賽港前往希臘雅典時在船上所做出的會議結論,由於CIAM關切的是城市與民眾之間的都市問題主,因此這一次的會議有提到城市中的歷史建築與遺蹟應該要加以保護,這次的會議其實只是點出了文化遺產在城市裡的重要性罷了。主要討論的焦點有五大部份,分別是:A. Dwelling(第9-29條)、B. Recreation(第30-40條)、C. Work(第41-50條)、D. Transportation(第51-64條)以及E. Legacy of history(第65-70條)。簡單說,這是都市計畫領域與建築領域談的《雅典憲章》。


    但傅老師在《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一書中所翻譯的《雅典憲章》則是「國際博物館辦事處」(International Museums Office)在1931年所舉行的第一屆國際歷史紀念物建築師與技師會議上所做出的結論。該次會議討論的都是文化資產修復的問題,因此當時所做出的決議也被稱之為「修復憲章」(Carta del Restauro),也就是在文化資產保存領域所談的《雅典憲章》

    以上兩個憲章的目的不同、年代不同、參與的人員不同,頂多兩個憲章唯一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職業類別叫做「建築師」的人參與罷了,因此,不要搞混了。

    至於為什麼憲章名字會撞衫?原因是,許多的國際憲章、宣言…都習慣以舉行會議的地點命名,因此這世界上有太多同名的憲章或宣言,這沒辦法避免,只能自己要確認內文後,才不會搞錯。


    回覆刪除
  19. 板主回覆:
    謝謝您的鼓勵, 我文中所引用Tamás Fejérdy的文字,來源是2004年我參加了一場為了紀念威尼斯憲章上市40週年所舉辦的一場國際研討會的論文集,當時Fejérdy的文章題目為Who wanted it? What is the charter? ...and today?,在該論文集的第77頁(不過論文集只有當年與會的人士才有),您若要參考的話,ICOMOS的網站上我記得可以找到,希望有解決您的問題:)

    回覆刪除

Copyright © 。混沌。建築。 Urang-ku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