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欣力」以外的思考與想像
為什麼要保存老房子?
為了記憶?為了鄉愁?為了時髦?為了商機?為了國家?還是為了你自己?
每一位在從事文化資產保存運動的朋友都一定會面臨這樣的困境──「為什麼?」
「為什麼我不能拆掉我家的舊房子蓋新的透天厝?」、「為什麼這棟破房子,你們硬是要我把它留下來?」、「不要跟我講什麼文化資產或古蹟的價值,我不懂那些,我就是要換成新房子…。」
在一個城市裡,若有幸能看見新舊建築和諧共存的畫面,往往需要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似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偉大的歷史城市,唯有藉由「時間」才能洞悉或驗證這個城市裡的文化認同,究竟是深層的歷史情感,還是淺層的經濟利用,還是兩者皆具。我們都不能否認,在台灣的許多城市裡,有著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拉扯著歷史性建築物的存在與消逝。
然而,還是會有人問?幹嘛硬是要在城市裡保存著許多的老房子?是啊,的確沒有一定非要如此。沒有人想要看到每個城市都是羅馬、京都或威尼斯。尤其在台灣,我們似乎無法拒絕快速、便利與同質性的生活,因為某些時候人們喜歡在不同城市裡複製其他城市的生活經驗。
我們現在會到號稱台灣第一街的延平老街,逛台南花園夜市就能吃喝玩樂得到的東西,假裝台灣第一街真的就是原來台灣第一街的樣子。因為大多數的人們不在乎1995年8月1日台灣第一街曾為了拓寬馬路而拆除掉整排的老房子立面。事隔十多年之後的現在,我們開始在這道傷口上裝扮成自己很古老的樣貌,只為了我們想用歷史的糖衣來賺取一些認同,賺取一些懷舊,也賺取一些自信。
為什麼?
那麼,我們能不能反過來問?如果一個城市裡可以看見時間的軌跡,如果一個城市裡可以看見曾經存在過的城市紋理,如果一個城市裡可以讓人看見歷史之外,還能感受到歷史之所以存在的理由,那麼,你會喜歡這樣的城市嗎?
當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以下簡稱古都基金會)在2008年打出「老屋再生、活力無限」的口號開始,這三年來,古都基金會透過各種媒體宣傳教育與教育講堂,讓台南的老房子透過一種由下而上的方式,在「老屋欣力」的概念下形成一種社群網絡,這個網絡的形成理想上應該是一種認同的集合,一種社群凝聚的平台,甚至應該是一種歷史資源的分享網絡,它不應該只有台南市政府2007年推動「問路店」的功能,它應該是一種積極帶動台南人關心老房子與瞭解歷史環境的行動。
說實在的,我個人不太喜歡現在台南市的老屋再生運動成為一種附庸風雅的時髦商品,各種媒體有如狂風掃落葉般的在電視、報章雜誌、網路甚至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案例介紹中,極盡各種可能的鼓吹老房子再利用的「好」,無論是喝茶、喝咖啡、開民宿、開酒吧…,老房子在台南瞬間得到了救贖,城市裡的閒置老房子不斷的被人詢問是否出租,彷彿台南成為保存老房子的復興基地,好不熱鬧。但我想問,真正的台南人,你在哪裡?在這場老屋再生的常民運動中,若是島內移民的興起才讓台南市的歷史韻味被人看見,這會是曇花一現的美夢?還是深植於「住民」心中的真實價值?
我們是否可以將老房子再利用的思維回歸到常民生活的需要,在這個概念下,我們需要的是教育民眾,為什麼要自己維護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房子可以怎麼再使用,自己的房子應該怎麼維護它。我們需要的應該是台南人自己住在自己的老房子裡,告訴來這個城市參觀的訪客,我住在這個城市裡好幾代,這是我們身為台南人的驕傲。
也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義大利威尼斯的城市裡住的都不是威尼斯人,就像中國麗江古城的居民大量外移一般;也許,大家可以想像日本京都的市區內盡是來租店面的生意人,對你訴說著這個百年歷史的古城跟他的故事會有多動人?也許,這些畫面與對話都在台灣各地上演過,大家也都不陌生或意外,但什麼是真實的歷史記憶與經驗,未來大家自己心中會有一把尺來評價。
「老屋欣力」在台南,也許可以被視為一種草根性的現代保存運動(Modern Conservation Movement),會不會有正面的效應擴散至台灣其他城市?沒人知道,也許走得出去,也許只能停留在這個城市,但我期待它是一場有反省能力且堅持信念的運動。口號式的宣導愛護老房子、搶救老房子並不能替這個城市真正的常民生活帶來任何漣漪,甚至連帶給這城市應有的稅收都沒有,再多串連商業店家的模式也總有捉襟見肘的一天,台南市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歷史氛圍?每個台南市民都應該要有一張想像的藍圖。
救房子,是手段,不是目的.
回覆刪除老屋觀光化也是手投,不是目的
如何讓質變回到原來有意義的歷史空間,才是目的.
但現在真的如內文所說的,失控而被異化.
台南如此,台北更是想以補助之姿
來改造失敗的都更空間.
空間再造多重的可能性,看來已被窄化了.
必須停下腳步開始反省思考了!
回覆刪除板主您好,
回覆刪除我本身是台南人,這幾年見証著老屋欣力的發展,也實際造訪並體驗不少老房子再生後的新用途。
其實以目前的狀況,這樣的活動在許多如謝小五先生、游智惟先生等
出自於真心愛護這項文化資產的地方人士推動下,在我這個居民看來,一切都還是朝著正面的方向行進著~
不過板主的擔心的確也提供了另一層面的省思....
確實,究竟長期往後,這樣的推廣是否會淪為商業化的附庸風雅,
總是令人不免有所擔憂....
而倘若日後政府單位意識到這樣的行動而介入後,能否維持其原有的價值觀就更令人擔心了...
但透過老房子保存意識的覺醒,也希望能夠讓在地居民更加重視己身
所環抱的生活空間,起碼在現階段,仍是令人感到欣喜的。
謝謝您關注著這一切。
^_^
歡迎參加2011年7月2日老屋欣力文化講堂舉辦~78轉老臺灣曲盤純純之樂
回覆刪除主題~{78轉老臺灣曲盤純純之樂}
課程介紹
1~留聲機歷史以及機械構造與發聲原理
2~猜一猜CD的阿公是誰?
3~了解日治時期的老臺灣歌謠文化
4~聆聽留聲機曲盤體驗30年代老臺灣歌謠的魅力
5~開放民眾接觸留聲機~撥放曲盤
撥放曲目
1~1932年 愛玉自嘆(其一) 梁松林作詞 王文龍作曲 純純唱
2~1932年桃花泣血記(上下) 詹天馬作詞 王雲峰作曲 奧山貞吉編曲 純純 唱
3~1933年 跳舞時代 陳君玉詞 鄧雨賢曲 仁木編曲 純純唱
4~1933年 月夜愁 周添旺詞 鄧雨賢曲 純純唱
5~1934年 雨夜花 周添旺詞 鄧雨賢曲 純純唱
6~1935年 對花 李臨秋詞 鄧雨賢曲 純純/青春美唱
7~1937年 夜半的大稻埕 陳君玉作詞 姚讚福作曲 純純唱
8~1938年 四季紅 李臨秋作詞 鄧雨賢作曲 純純/豔豔唱
9~1939年 迎春曲 鄧雨賢作曲 周添旺作詞 純純唱
◎ 2011老屋欣力文化講堂-78轉老臺灣曲盤純純之樂
時 間 : 2011 年 7月 2日 星期六 晚上 7:30~9:00
地 點 : 愛國婦人會館{臺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189號}
主講人 : 黃士豪 (南台灣留聲機音樂協會 會長)
名 額 :不限
費 用 :免費
做為居所的屋..只要生活在台南成為如何的型態都是多餘的。老屋欣力的原本美意,長時間發酵都酸掉,改變本質,成了醉翁之意。如果依然還是老台南步調的前進也許漸層的痕跡還不至於過於粗糙,太快速了!己經不是當初網路上流傳著一封可以適合談戀愛結婚的地方,與這麼傳統有味的地方發生關係己朝著失速前進。
回覆刪除曾經每每路經台南女中附近一棟二層透天厝,被綠佈滿的屋頂,經常停下腳步目望著這麼愜意渾然天成的自然,近來綠意己剷除,成了一個以大自然萬物為名,行商業手法之實,倘若只是想生意興隆,何必如此移植至這麼美好難得的老屋?
何不讓我們做個想像者,潛水者來竊喜台南還保留這巧趣的地方,盡是改造成觀光客的必到之處?
板主回覆:
回覆刪除沒有什麼城市叫作完美的, 也沒有什麼城市一定得依循某種公式去發展, 也許現階段我們需要的普羅大眾對自己居住城市的深刻認識, 老屋欣力還是一個好的開始, 但真的需要隨時反省, 有時候停一下腳步,重新修正方向,會更能看見一些可能!!
板主回覆:
回覆刪除一切就有勞懂事的董事多多努力了^^ 哈哈哈
板主回覆:
回覆刪除謝謝您的意見回覆! 其實小五還有智維跟我都是舊識了, 看著謝宅從開始到現在, 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 會寫這篇文章,也是基於自己在台南住了十多年的感情, 看著這個城市能愈來清晰可辨,當然是開心的事, 但過度商業化包裝的老屋,只會讓大家以為那是老屋唯一活下去的出路, 但對我個人來說,能自己住在自己的老屋裡,說自己的故事, 那才是大家該期望的一天!! 老屋欣力當然是個好的運動, 這篇文章是在提醒這群辛苦的朋友們,在追求更多的再利用想法背後,應該問一個問題, 台南人, 你的角色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