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建築。: 「文化資產」是一種專業? 副業? 還是一種志業?

「文化資產」是一種專業? 副業? 還是一種志業?

How to sustain Taiwan’s abundant cultural heritage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ing the government.

我承認,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有一點給它聳動。
 
但一個多月沒寫文章了,又逢牛年要來扭一下,難免要來點帶有理想,又帶點反省的思考。過去這段時間,忙東忙西,忙著摔倒再站起來,也忙著站起來時再想想下一次摔倒的姿勢該怎麼擺法會較帥氣,呵。Anyway,不斷地跌倒之餘,我也在學習面對人生的選擇題該如何作決定,同時也樂於在兼課教書之餘,還能幫幾間雜誌寫寫稿,有空想想未來的生涯規劃。
 
「文化資產」這個議題對我來說,或是對台灣這片土地來說,是非常具批判性的。有的人視它為無物,有的人視它為商機,也有的人視它為一種運動,也有的人當它是一種職業。無論是哪一種審視文化資產的態度,我都樂於見到「所有人」能對它下定義,畢竟沒有「人」的文化資產,充其量不過是具冰冷的物件而已。但是,每當鳳凰花開或是身邊喜愛文化資產的朋友苦無適合落腳發揮專長的地方時,我總是會不斷的問自己,在台灣「文化資產」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業體?
 
「文化資產」是一種專業?副業?還是一種志業?這當然是一個「現實」的問題,現實的問題反映了現實的生活場域。我們的文化資產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絕大多數都必須仰賴政府資源的提攜與照顧,少部份在民間單位努力拼生死的非營利組織或是各類基金會與社團法人等,也都戰戰兢兢的在分食著政府單位所提供的一點點氧氣,不為了別的,只為了讓文化資產的生命能夠再多點生機。當然,這就是現實的狀態。台灣的文化資產永遠在等待立法院對於文化預算的審查結果,今年政府該撥多少預算給文建會,明年又該期待多少預算,真似乎是一種輪迴的宿命,在沒有永續性的文化資產政策之前,我們似乎也只能將視野放短,雖尚未到寅食卯糧的地步,但我們也無法給文化資產的未來許下任何一個承諾。
 
這是一個專業市場的狀態嗎?當然是,因為我們有大學院校每年培育著數以百計的文化資產人才,有大學部的,有研究所的,雖然沒有人在乎他們畢業後是在就業服務站前排隊,還是在古蹟售票亭的前面賣大腸包小腸,我們的教育系統就是依市場需要設立了這些專業教育的學習管道。除此之外,我們有更多的實務專業人才,從各種羅列在文建會官方網站上的勞務委任主持人名冊來看,我們至少有「歷史建築及聚落類-規劃設計-施工監造」、「歷史建築及聚落類-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工作報告書」、「古蹟類—規劃設計、施工監造」、「古蹟類-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工作報告書」等專業人才,好不熱鬧的市場榮景,在建築師事務所苦無設計案源的同時,古蹟修復的市場大餅正是台灣文化資產領域新一波的藍海優勢。這絕對是一個專業的市場,我如此深信不疑著。
 
即便當前的失業率是如此之高,我也忍不住地動了凡心想往公務系統的市場邁進,景氣低迷時代,找不到工作,就要靠自己拿下工作,國家考試的機會永遠是最公平的跳板。公務人員高考的「文化行政」類科這幾年在考試科目中加考了「文化資產概論與法規」,這夠專業了吧,往後的公務人員系統可是有文化資產的人才可以棲息的,但這也似乎是唯一可以讓喜歡文化資產的朋友有穩定工作的機會。從民間單位、業界、學界到公部門,其實我們的文化資產是有專業市場的,只是我們的專業市場是否形塑了多元的職業體系?而這個職業體系是可以回過頭來改變我們對於政府資源過度依賴的陋習嗎?
 
曾經有人說,台灣的文化資產「目前」只能是一種副業,因為你靠它吃穿,你很有可能會不知道下一餐會在哪裡。如果副業是現實狀態,那麼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從文化資產科系畢業的學生,應該投入何種就業職場了。也有人說,ROT或是OT下的古蹟委外事業就是個機會,是啊,的確是個機會,但想起每幾年就要盤算無法再續約的經營壓力時,如何可以留住人才?當經營者看上的是利潤而非文化資產的價值時,古蹟委外經營的政策不過是另一場有如收取夜市清潔費的角力戰罷了。
 
看起來,文化資產只能是一種「志業」了,我們頂多懷抱著對於文化資產的理想,帶著保護文化資產的熱情投注在每一個地方的人文價值中,但我們有沒有志工精神願意終身奉獻在這塊土地上?我想這是所有口說「愛台灣」的人都應該要好好深思的問題。
 
所以,「文化資產」是一種專業?副業?還是一種志業呢?
 
我沒有答案。
 
但我謝謝所有為台灣文化資產努力的朋友。
 


8 則留言:

  1. 加油~~版主
    文化產業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在台灣它還不成熟
    但會成熟的
    只是有段路要走...我覺得
    但付出的同時 是很開心的
    那就很值得了...

    回覆刪除
  2. 板大,

    (剛才寫了一堆不小心全刪了....)
    簡而之
    剛"入社會"都會這樣,
    過陣子就會發現,也沒那麼慘
    而且也不是職業別問題

    反正就做自己覺得值得做的事就好了
    不管為的是"有形"或"無形"的財
    不要給自己壓力那麼大

    每當遇到"朽木"(很歡,很不知好歹的人,很不上進的人...)也會幹到不行
    頗問自己為何要吃飽沒事,很想丟著不管...但能怎樣...
    愛的啊,眜是沒按那...
    摸摸鼻子,再試一次...或降低標準...
    (總不能因為這樣先氣死啊..)

    或許別人眼裡沒什麼出路
    但別人也看不到我們每天都鋪出一段新路啊!?
    這樣話不能當飯吃,但聽了應該會爽一陣子(怎說的像毒品哩...)
    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加油!

    回覆刪除
  3. 榮芳杰先生,您好!我是環境資訊協會編輯易俊宏,敝協會每日發行環境資訊電子報 http://e-info.org.tw/
    ,擁有一萬五千多名訂戶,藉由環境資訊的交流與普及,,讓更多人啟動環境保護意識與行動。

    我們對於文化遺產有著墨,也相當關心OT案帶來的影響,我們相信這些文化遺產也是曙於廣義的環境權之ㄧ。拜讀您於部落格發表「『文化資產』是一種專業? 副業? 還是一種志業?」一文,希望可以轉載您的文章,刊登在環境資訊中心網站與電子報(http://e-info.org.tw/)的論壇,以饗讀者。

    如孫建築師您同意轉載,我們將會在文章中註明作者及出處,謝謝!敬祝

    學安

    回覆刪除
  4. 看完你的文章,我真的想哭,
    特別是這幾天的高考已經考到我大拇指快脫臼了,
    總覺得

    這條路充滿挑戰與對自己的衝擊跟衝突

    這就是人生啊

    非常感謝你的文章
    至少有你也在一起努力

    回覆刪除
  5. 板主回覆:
    非常感謝您的鼓勵!!

    我們也都是在期待它有一天能變得更美好囉
    一起加油吧:P

    回覆刪除
  6. 板主回覆:
    千言萬語一句話

    回你信箱了


    哈哈哈

    回覆刪除
  7. 板主回覆:
    俊宏您好!! 久仰貴電子報的努力與成果了,能夠被貴報轉載當然榮幸之至, 歡迎轉載!! 另外, 我不是孫建築師唷.............嘻嘻!!


    請慢用:P

    回覆刪除
  8. 板主回覆:
    哇....


    不用這麼慷慨激昂吧!!
    我本來也有報名今年的高考的
    但因為工作臨時有事的關係
    只好缺考了

    但明年我會去試試的

    這條路是辛苦了點
    但已經有很多前輩幫我們除草了
    剩下的總是有人要接棒的


    一起加油囉

    回覆刪除

Copyright © 。混沌。建築。 Urang-ku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