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建築。: 是誰謀殺了台灣的建築師:正視當前台灣建築師養成教育的問題

是誰謀殺了台灣的建築師:正視當前台灣建築師養成教育的問題


我的指導老師傅朝卿先生在這一期的台灣建築報導雜誌上刊載了一篇專文,內容是有關於台灣建築師養成教育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我是感觸非常深,可能一方面是自己身為建築教育裡的一小部份,另一方面是整體建築教育品質的低落與紊亂是最讓人憂心不已。



建築系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科系,但偏偏建築教育的整體規劃牽涉到建築系畢業生報考國家考試的資格與能力,是應該要謹慎且有遠見。眼看著中國的學生極有可能來台灣就讀,台灣學生也將有機會見識到什麼叫做另一種華文世界的競爭壓力,但說實在的,現在建築教育的紊亂,極度反映在建築師考試相關的利害團體上,這當中包括了考試院、建築師公會、各建築相關科系
等,同時還反映在各專業課程的師資來源、課程規劃的嚴謹度,最重要的是,老師們是否真的用心在教學工作上。

 

是啊,新的世紀早已來臨,但台灣的建築師們,卻始終無法邁開大步往前進,整體建築氛圍中迷漫著國際名牌、國際流行等,引進許多國際建築師作品的本意是刺激台灣建築界的發展,但這幾年下來卻變成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卻完全對台灣整體建築教育與競爭力有具體影響。教育的工作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但影響教育工作的卻是政策與制度,台灣要前進的事情太多了,建築人,應該要團結起來了。我想……,在這篇文章的尾聲就不用再呼口號了…



---------------------------------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傅朝卿教授

 

8月,北京奧運隆重開幕,奧運不同比賽場地的影像隨著電視轉播傳遍各地,有些平面及電子媒體也以特別報導的方式來介紹北京的這些新建築,台灣的建築界也有人專程前往北京參訪這些建築。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大陸的建築師及在中國執業的外國建築師一直是媒體的寵兒,他們在世界的建築舞台不斷的發聲。相對的,台灣因為建築市場的不夠繁榮,也由於台灣建築界的不夠國際化,不但國際上有名望的建築師經常怯步於台灣,台灣的建築師,尤其是許多中世代與新世代的建築師,即便有再好的設計才華與天份,不但辛苦也很難在國內外的建築舞台一展身手。

 

看到許多台灣培養的不少年輕建築師,有如猛龍被困於台灣淺灘,而中國大陸的同年紀建築師卻有作不完的設計,我們不禁要問,是誰謀殺了台灣的建築師?從戰後到二十年前,台灣的建築系培養出來的建築師還是遠比中國大陸建築系培養的建築師掌握更好的條件,到國外留學的台灣建築系畢業生也遠比中國大陸的學生多。可是在短短幾年內,台灣建築界原本掌握的許多優勢在很短的時間內逐漸留失,有人將此歸咎於中國經濟崛起的大環境因素,這是原因之一。但台灣內部存在的建築師養成教育的問題,卻是使台灣訓練出來的建築系學生普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主因。近三年,筆者因為參與不少建築教育的評鑑與改革會議,也走訪了哈佛等校建築系,深切體會到長久以來,台灣的建築師養成教育一直沒有認真的自我反省,學校多、定位、學制、課程、學位、師資、實習、證照、出路與國際接軌都存在不同的問題,其中定位、學制、學位、課程與師資所牽扯的問題最大。

 

(一)定位與學制的問題

 

從戰後至今,台灣的高等建築教育中一直存在著四年制與五年制兩種系統,在技職體系的科技大學方面,則以四技為主。在碩士班方面,則有建築相關科系大學部畢業生所就讀的二年課程及非建築背景大學部畢業生所就讀的三年課程。另外,近年來也有多所學校設立在職專班碩士班,廣收各種背景的學生。甚至有不少學校以其它名義進行建築科系課程的教授。換句話說,學制的問題在台灣相當紊亂,而其背後更是建築教育定位的問題。在多數的國家中,四年制的建築教育與五年制的建築教育有極大的不同,建築師的專業培養以五年為主,四年制的則以工程技術面為主要的訓練。但是在台灣,四年制與五年制的教育定位並沒有區分,也未與建築師考試證照有所對應,以致於學生畢業時多數在缺乏真正的「專業」,也無法以「專業」馬上進入職場工作。

 

(二)學位與課程的問題

 

跟隨學制而來的問題,乃是學位的問題。台灣目前各校大學部建築系畢業生,在學位上五年制的為建築學士,四年制的則視所屬學院而定。碩士班的學位則多為建築碩士,並沒有因為所修科目或專長而有所區分。也因為學位無法區分,所以也無法讓學位與專業考試制度有所關聯,更產生一些非建築學位畢業生只要修習過考試院規定科目之學分後即可參加建築師考試的怪現象。另一方面,許多學校目前廣收在職專班碩士生及建築博士班。然而專班的課程以學分為考量,與建築教育核心有明顯的落差,在不強制要求補修建築基礎課程的情況下,以致於出現原本非建築背景的學生取得「建築碩士」及「建築博士」這些在國際上屬於非常專業學位的人,居然連讀識建築圖都成問題的怪現象。台灣建築教育的另一項嚴重的問題是許多學生必須於畢業後進入補習班補習後,才得以考上建築師執照。這種現象對於建築教育而言,是非常諷刺的事。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建築教育因為經過認證,因此學校所修習的課程或是學位,都可能成為考試制度可以減免考試科目的依據,也因而使學生願意花費時間於學校之課程之中,更可以避免學校教育與職業證照制度脫節。

 

(三)師資的問題

 

台灣建築教育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乃是具有實務經驗的老師在任教及升等上面臨極大的限制。一方面由於教育部限制專任教師不得在校外開業,致使專任教師愈來愈缺乏實務經驗,進而沒有辦法傳授學生實務知識。這種現象猶如限制醫學院的教授不得看病,音樂系的教授不得創作樂曲,美術系的教授不得開美展,非常的不合理。在多數建築發達的歐美國家,若是沒有實務經驗是很難在大學教授設計與營造相關課程,許多學校在徵求師資時也以具有者為優先,不少一流建築系的師資都是有名的建築師。另一方面,由於現行教師升等絕大多數仍以論文為主,致使有些教師不願投入費時的設計教學,寧願選擇指導學生碩博士論文,並以投稿學術界所謂的「權威學術期刊」為主要目的。相對於國外一流建築系教師以建築作品給予學生身教的情況,台灣建築系的教育真的有大幅檢討的必要。開放專業建築師到校擔任專職,並以已身對設計的熱誠來帶動台灣建築教育的設計熱度是為當務之急。


11 則留言:

  1. 我有一小塊地, 想要造個現代式的輕鋼骨2F房子, 不過度裝潢, 耐震的那種, 結果打到南部的某家大事務所, 竟然嘲笑說案子太小, 不如去做鐵皮屋, 我也同時寫 EMAIL 到美國, 德國和日本的建築師事務所, 馬上配合報價, 競圖, 都是台灣沒有看過的先進設計, 台灣的建築師? 算了吧, 我會請一位, 讓他跑文書, 當半個工頭, 這就是國際競爭力, 各大建築師, 等個小日本人或是藍眼睛的人來搶飯碗吧, 因為大多數都太不爭氣了.

    回覆刪除
  2. 大學長

    經同學的介紹逛到這裡來
    我是跟您一起飆過歌的大魔王啦,ㄎㄎ...
    來向您請安

    回覆刪除
  3. 好ㄚ...

    那趕快引薦游擊隊頭子或是最好是RAMBO, 最近還在為設計苦惱中哩...

    回覆刪除
  4. 這樣的標題,
    讓我想到-「是誰扼殺了古蹟?是誰毀滅了文化資產?」

    在台灣應該不只是建築師無法走出國際吧!
    話說我也是建築系畢業的學生,記得以前還挺討厭上設計課的,因為腦子裡面總是想不出「老師要」的設計,也很羨慕同學們總是有用不完的點子,每當遇到這樣的狀況尋找老師求救時,老師最後的方法就是要我們抄,總是告訴我們在抄的過程裡會學習到東西,我卻認為這是見仁見智的方法吧!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這樣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點子,反而在不斷的抄襲下讓設計變得模稜兩可,到底什麼才是好的設計?(雖然我知道設計這種東西本來就很主觀。)

    我想,這是不是代表著建築教育在某個環節出了什麼問題,這也相對的反應到現在其他科系的教育上。

    近年來,文化資產保存意識的崛起,許多的學校紛紛設置了文化資產相關科系,不論是文化資產維護系、建築與古蹟維護系或者是文化創意...等,每個科系都說是為了「保存、活化台灣的文化」,但到底台灣的文化是什麼?什麼是該保留或者讓大家再了解的舊文化?什麼是新潮流下產生的文化?每個科系的課程也都源自於不同的出發點,有的著重於古蹟、有的著重於人類學或社會學、有的著重於文化商品的開發...等,但在這樣雜亂的教育體制下,是不是反而模糊了「文化」的主體性,讓許多的學生對於文化的認知更加模糊...

    打的有點雜亂,哈哈...

    回覆刪除

  5. 我從小開始對室內設計、建築設計有興趣
    但..上了大學之後發現一切不如我所想像
    學校不能提供有效的資源
    政府不能提供有效的補助

    看到這裡...不得不嘆惜一下..
    每次看國外建築系學生
    他們上課情形 真的讓我很羨慕
    再看看 我們班上的同學 大家卻都被蒙在鼓裡
    我想替我們上課的 建築師他們也知道這個問題吧
    卻沒有人肯提出來..

    不禁讓我開始懷疑未來的出入
    曾有一個偉大的抱負
    就是要成為知名的建築設計師

    同時察看國內知名建築師的作品
    卻沒有幾樣是令人讚嘆...
    搜尋打上 國內 知名建築師
    卻出現台北101的建築師...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說
    那可以稱為設計嗎

    結果發現蘇州出生 生長在德國的貝律銘也被拿來作文章

    真的 不知道台灣的建築師出路
    該在哪裡起點?

    回覆刪除
  6. 感謝分享~
    感謝分享 ~

    回覆刪除
  7. 你的blog不錯喔..

    回覆刪除
  8. 板主回覆:



    這的確是台灣建築界的怪現象
    不只是您問到的這間,大部份的事務所都是以成本考量在思考設計工作
    台灣的建築師大多在開業之後,就忘了身為建築師的理想與抱負(當然拉,除非理想與抱負是要賺大錢)
    所以您會遇到這樣的推辭,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台灣的國際競爭力,一直是散亂與不均的
    我們沒有整體的競爭力,只有游擊隊似的競爭力

    但我相信台灣還是有少數有理想的建築師
    是很願意接受您這種案子的挑戰的

    :p
    需要的話,我可以幫你引薦幾個唷
    :)

    回覆刪除
  9. 板主回覆:
    哈哈


    廷碩啊,嘉義可好
    我真的是太久沒跟你們去唱歌了
    自從退出歌壇之後

    已經快忘了
    麥克風長什麼樣了
    哈哈哈


    :p

    回覆刪除
  10. 板主回覆:
    呵呵, 打的一點都不雜亂, 反而還亂中有序!!


    您說的一點兒都沒錯, 我想關於建築系設計課的問題, 現在應該比較少你說的那種的狀況了, 畢竟現在的設計課教學也無法再回到過去只強調機能安排與東抄西抄的時代了!反而是我們在學校裡要教育學生"創意"這兩個字時,那才真的是罄竹難書的事!


    創意對我來說, 只能被引導, 被誘發, 而不是黑板或ppt的教學工具可以達成, 同時, 在準備創意構思之前, 若肚子裡沒有足夠的能量引爆創意的形成, 那也是假創意罷了, 至於肚子裡該是啥, 那就是文化了!!

    回覆刪除
  11. 板主回覆:
    哈, 所以我們都要再加油, 羨慕別國之餘, 我們也只能盡力做好我們該做的囉:P

    回覆刪除

Copyright © 。混沌。建築。 Urang-ku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