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國際研討會訊息: Managing World Heritage Sites

國際研討會訊息
Managing world heritage sites

27 April - 2 May 2008, Edinburgh 

英國世界遺產的經營管理成效一直是執世界之牛耳, 2008年4月27日至5月2日將在英國愛丁堡舉行一場研討會,探討世界遺產經營管理的問題,不過費用有點貴就是了。

該研討會所關心的幾項議題:


  • 世界遺產場所的文化重大意義與世界遺產公約的角色

  • 世界遺產預備清單的過程

  • 世界遺產狀態的優勢

  • 發展經營管理計畫

  • 基於維護的需要如何平衡公眾可及性的需求

  • 世界遺產場所內的新建築

  • 經營社區

  • 發展文化觀光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sation (UNESCO) encourages the identification, protec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considered to be of outstanding value to humanity. World Heritage sites belong to all the peoples of the world, irrespective of the territory in which they are located. 



There are 851 World Heritage sites inscribed on the UNESCO list, from the Minaret of Jam in Afghanistan to the Matobo Hills in Zimbabwe. World Heritage sites benefit from an increase in protection, in public awareness, and from the economic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cultural tourism. 



The UK has won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its World Heritage sites which range from the Cornwall and West Devon Mining Heritage in the South West of England to the Heart of Neolithic Orkney in the North of Scotland, and include the City of Bath, Canterbury Cathedral and Stonehenge, and the Jurassic Coast of Dorset. 

With the aid of leading UK experts, this seminar will explore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managing and protecting World Heritage sites, drawing on the expertise developed in the UK and looking at three specific case studies. 



The topics covered will include:


  • The role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 The Tentative List process

  • The benefits of World Heritage status

  • Developing a management plan

  • Balancing the need for conservation with the demand for public access

  • New buildings in World Heritage sites

  • Working with the community

  • Developing cultural tourism

  •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ility


who should attend this event
The seminar will be of interest to senior professionals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sector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with responsibility for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 those managing World Heritage sites and those planning to submit a site for World Heritage status.


THE EVENT IS A 5-DAY RESIDENTIAL SEMINAR AND WILL TAKE PLACE IN APRIL/MAY 2008. THE FEE IS £1000


2007年11月22日 星期四

關於世界文化遺產的夥伴網絡

關於世界文化遺產的夥伴網絡


關於世界遺產的顧問團體,大概大部份都知道可以分為兩個主要的部份,一個是自然遺產的部份委由
IUCN來處理,文化遺產的部份則有ICOMOS與位在羅馬的ICCROM為主要諮詢對象。說是諮詢或顧問,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是世界遺產委員會將業務外包給這些獨立的專業機構辦理,我用「外包」的講法是為了簡單說明「世界遺產中心」與其他專業的組織機構之間的合作模式。


舉例來說,我們都知道
ICOMOS的角色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審核制度上扮演關鍵的地位,ICOMOS之所以重要,是因為ICOMOS內部組成的系統具有高度專業分工的能力,ICOMOS現在號稱有分佈在全世界近7千位的各類型文化遺產的專家學者做其後盾,他們之所以敢講話這麼大聲,就是因為ICOMOS早在1965年成立時,就已經朝建立全世界文化遺產保存與維護專業平台的目標在努力,專業平台是啥,當然是一堆這個領域的人聚集在一起分享經驗,建立共識,達成一致性的意見後再去實踐的機制。所以在討論世界文化遺產對於保存與維護的工作之前,ICOMOS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份,因為通常ICOMOS的論述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世界遺產中心政策的決定,說穿了,到處都是ICOMOS的人馬,你該怎麼辦?這也是專家平台建立後所會面對的結果。所以,回過頭來看,ICOMOSICCROM這兩個單位,前者負責知識論述的形成,後者負責養成專業人才,這兩個單位剛好補足了遺產維護所需要的兩個重要的元素,有地方討論遺產問題,也有地方負責生產人才去討論遺產問題,所以國外的遺產領域可以不斷地的擴大與繁衍,反觀台灣,我們沒有完善的專業平台單位(文建會不算,因為他是政府單位,負責政策的推動與執行,我們不能冀求所有的保存維護事務都由公部門承擔。),更沒有人才養成的機制,企業體都會用三明治原理從學校吸取有能力的人才進入企業服務,台灣有一堆文化資產或古蹟的相關科系,但學生畢業後幾乎不在古蹟相關事業工作,因此我們在學習國外的經驗時,不要注意到他們的結果,應該想想我們做了什麼。


OK
,再回到ICOMOS身上,ICOMOS之所以成功的把人才留住或是可以幫助世界遺產中心,靠得是ICOMOS組織分工專業的優勢,在ICOMOS的組織底下有近30個的「國際科學委員會」(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S)的設立(注意唷,這裡出現了關鍵字「科學」,這個科學的定位,導致當代的文化遺產保存與維護工作是建立在科學的觀念之上,而不是像台灣的古蹟保存運動很多是留於鄉愁式的情感保存。),這是整個ICOMOS的精華之所在(我列表在文章後面)。當個人加入ICOMOS會員時,在會員資料表上會有一欄問你的專長領域為何,你加入會員後想加入哪一個專門的委員會,這個動作確立了進入ICOMOS的會員,可以放在他自己專長有關的地方,然後ICOMOS會透過各委員會有各類型活動或研討會的機會,把這群有志一同的會員集結在一起,然後讓這個委員會繼續長大。所以你可以去注意ICOMOS的國際科學委員會的分類,還是會有熱門與冷門之分的,熱門的委員會有專屬網站,有豐富的資料,冷門的委員會可能連專屬網站都沒有。有點像是立法院的什麼交通委員會,國防委員會,內政委員會一樣,立法委員依據自己的專長與問政背景加入自己想要加入的委員會一樣。


是故,以上這些都是一般大家所知道的部份,就是
ICOMOSICCROM的關係,但這是指執行世界遺產審核機制時,主要負責的單位而言,但對世界遺產中心來說,他們當然也知道世界有多大,ICOMOS並不是這個領域的全部,只能說是主流,因此透過UNESCO的關係(因為整個世界遺產中心仍隸屬於UNESCO底下),廣納各種團體組織為其合作夥伴的關係,這也是我這篇文章所指的「夥伴網絡」(Partners Networks),所以類似夥伴關係的顧問單位還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處」(The Cultural Heritage Division)、「生態科學處」(The Division of Ecological Sciences)、「聯合國環境計畫署世界維護監測中心」(The UNEP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UNEP-WCMC)、「國際博物館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北歐世界遺產部」(The Nordic World Heritage Office, NWHO)、「世界遺產城市組織」(The Organization of World Heritage Cities, OWHC)…等。這些單位有什麼用,則跟ICOMOS的國際科學委員會一樣,都是為了藉由專業的諮詢給予文化遺產最好的建議,例如:1990年的《考古遺產保護與經營管理憲章》是由ICOMOS的「國際考古遺產管理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Management , ICAHM)所撰稿。1981年的《佛羅倫斯憲章》是由ICOMOS的「國際景觀建築師聯盟國際歷史性花園委員會」(ICOMOS-IFLA International Committee)所起草。1999年的《歷史木構造保存原則》是由ICOMOS的「國際木材委員會」(ICOMOS International Wood Committee)所草擬…等。再或者,例如今天世界遺產中心接到了一個締約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文本,該遺產是屬於史前時代的考古遺址場所,世界遺產中心會先去諮詢ICOMOS的科學委員會有無適當的人選可以進行相關的評估工作,如果該史前時代的遺址太過冷門或是太過專精,ICOMOS無適當的人力資源可以支援時,他們便會再找ICOMOS以外的組織團體提出支援,這也是我一直認為台灣最大的問題,也就是遺產的保存與維護專業領域過於狹礙,似乎建築專業決定了一切,不僅政府預算絕大多數放在古蹟修復上,而忘了遺產維護的最終目標是啥,所以台灣仍有許多要努力的方向。


以上所談的都還是直接與世界遺產中心有關的單位與組織,但實際上夥伴關係的網絡是非常廣的,但不見得是直接與世界遺產中心有關,例如:現在歐洲國家的文化遺產保存與維護工作,有自己的遺產網絡(例如:
http://www.european-heritage.net),而他們主導的單位則是「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這個歐洲理事會不同於我們所講的歐盟組織,但卻是整個歐洲國家文化遺產保存與維護非常重要的政策來源,這部份又是另外一篇可以討論的,這裡就不多說了。


簡言之,文化遺產保存與維護的工作本來就不是單一專業的事情,即便大家都知道,但要怎麼擅用組織以外的資源,其實不是那麼地簡單,尤其在台灣要面對的是公部門與私部門之間的整合,問題更是繁瑣,一切都在發展中,國外是,台灣也是,只是
誰比較有「計畫」的在做罷了。


*以下是我辛苦整理的聯結*

 

























































































































ICOMOS國際科學委員會名稱


負責國家


「遺產文件國際委員會」(CIPA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Heritage Documentation
http://cipa.icomos.org/




「國際文化觀光委員會」(ICTC - Inter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Committee
http://www.icomos.org/tourism/




「風險預備國際委員會」(ICORP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Risk Preparedness




分享建成遺產國際科學委員會」(SBH -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Shared Built Heritage


THE NETHERLANDS


「彩色玻璃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ined Glass




「法令、行政與財政議題國際委員會」(ICLAFI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Legal, Administrative and Financial Issues
http://www.icomos-iclafi.org/index.html




「國際極地遺產委員會」(IPHC - International Polar Heritage Committee
http://www.polarheritage.com/




「考古遺產經營管理國際委員會」(ICAHM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Management
http://www.icomos.org/icahm/




「岩石藝術國際委員會」(CAR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Rock Art




「文化景觀國際委員會」(ICOMOS-IFLA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Cultural Landscapes
http://www.icomos.org/landscapes


ITALY


「建築遺產結構之修復與分析國際委員會」(ISCARSAH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Analysis and Restoration of Structures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維護經濟學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Economics of Conservation


ITALY


「文化路徑國際委員會」(CIIC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Cultural Routes
http://www.icomos-ciic.org/




「風土建築國際委員會」(CIAV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http://www.icomos.org/ciav/




「國際木材委員會」(IIWC - International Wood Committee
http://www.icomos.org/iiwc/


UNITED KINGDOM and ITALY


「水下文化遺產國際委員會」(ICUCH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石造國際科學委員會」(ISCS -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for Stone
http://lrmh-ext.fr/icomos/consult/index.htm




「歷史城鎮與聚落國際委員會」(CIVVIH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
http://civvih.icomos.org/


MALTA


「壁體彩繪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Wall Paintings


SRI LANKA


「國際訓練委員會」(CIF -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ommittee


ITALY and THE NETHERLANDS


「泥土造建築遺產國際委員會」(ISCEAH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Earthe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詮釋與呈現國際委員會」(ICIP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Interpretation and Presentation
http://icip.icomos.org/




「防禦工事與軍事遺產國際委員會」(IcoFort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Fortifications and Military Heritage
http://icofort.googlepages.com/


POLAND


「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內的遺產物件修復 / 維護國際委員會」(ISCCR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Conservation / Restoration of Heritage Objects in Monuments and Sites




「無形文化遺產國際委員會」(ICICH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OUTH AFRICA


「太平洋島嶼國際委員會」(ICOMOS Pasifika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Pacific Islands


 


「修復及維護哲學與理論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POLAND


「二十世紀遺產國際科學委員會」(ISC20C -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20th Century Heritage
http://icomos-isc20c.org/




 


「世界遺產中心」的權力層級(下)

3)諮詢顧問層級:

諮詢顧問層級是「世界遺產中心」組織架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份,我個人視諮詢顧問層級為「世界遺產中心」所延伸的虛擬組織,之所以為虛擬組織並非指這些顧問團體為虛構情事,而是指這些諮詢顧問有效地的分擔與承擔了「世界遺產中心」重要的工作內容。其中三個最主要的顧問團體分別是:「國際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研究中心;羅馬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ICCROM)、「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ICOMOS)以及「國際自然資源與自然保育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其餘類似夥伴關係的顧問單位還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處」(The Cultural Heritage Division)、「生態科學處」(The Division of Ecological Sciences)、「聯合國環境計畫署世界維護監測中心」(The UNEP[1]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 UNEP-WCMC)、「國際博物館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北歐世界遺產部」(The Nordic World Heritage Office, NWHO)、「世界遺產城市組織」(The Organization of World Heritage Cities, OWHC等。





[1] 「聯合國環境計畫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世界遺產中心」的權力層級(上)

「世界遺產中心」的權力層級

「世界遺產中心」的主要構成份子是所有認同《世界遺產公約》而完成簽署工作的締約國(States Parties),因此世界遺產的相關重要決策與意見的反映均仰賴目前184個締約國的協助,締約國也是「世界遺產中心」最底層的基石。在世界遺產中心的組織構成中主要分成三個重要的權力層級,分別是決策層級、執行層級以及諮詢顧問層級。這三個層級分別代表了不同權力核心的運作關係,其各層級的角色扮演如下:

 

1)決策層級:

決策層級包括了「締約國」與「締約國代表大會」(The General Assembly)。締約國是指願意遵守並且也已簽署[1]《世界遺產公約》的國家,該國家得以出席每年舉辦一次的「會員代表大會」即「締約國代表大會」,也通稱為「世界遺產年會」,並且具備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候選與選舉資格,以及其他相關提案、發言與參與表決的權利。所有締約國均有權利與義務參與「世界遺產中心」相關的事務與活動。

 

2)執行層級:

世界遺產的執行單位當然是「世界遺產中心」,但「世界遺產中心」由締約國與締約國代表大會所提出執行任務則必須由「世界遺產委員會」(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與「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Bureau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兩個重要的執行層級所負責。

「世界遺產委員會」是197611月在美國內羅華召開的第一屆世界遺產公約締約國代表大會上正式成立。依據《世界遺產公約》第八條第一款所述,為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傑出普世性價值而成立的一個跨政府的委員會。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主要任務在於確認每年最新的世界遺產清單、針對締約國提報世界遺產預備清單做出展期、拒絕或是其他建議事項的決定,同時也負責世界遺產瀕危清單(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的提報與除名工作。該委員會依據《世界遺產公約》第八條第一款所規定,以目前超過40個以上的締約國簽署《世界遺產公約》來說,該委員會的成員可以由全體締約國代表選舉產生21個代表所組成(其中最好有3個是未曾擔任過委員會成員的會員國,但不強求。),任期為六年一任[2]。不過,目前的任期依據《世界遺產公約執行要領》第二十一條規定,為了確保代表公平性與輪替原則(ensure equitable representation and rotation),會員代表大會可以請求擔任委員的締約國代表縮短其任期至四年[3],同時不鼓勵委員尋求連任。

「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則是在每年的締約國代表大會上從世界遺產委員會當中的21個會員國中選出7位主席團成員,其角色是主持該年度一整年的世界遺產委員會議,並且有部份權責是由主席做出裁示。主席團成員一共有7位,分別是一位任主席(Chairperson)、一位任書記官(Rapporteur)以及五位副主席(Vice-Chairpersons)。依據2007年在澳洲基督城所舉辦最新的世界遺產年會暨第31屆年會決議,2007-2008的主席團成員分別是:主席Mrs. Christina Cameron(加拿大)、書記Alissandra Cummins(巴貝多)、五位副主席代表國分別是以色列、肯亞、秘魯、南韓與突尼西亞。主席團成員要負責排定所有委員會會議的時程表以及相關事務,下一任的主席團選舉將在2008年於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第32屆年會結束後舉行。

因此,「締約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世界遺產委員會」,「世界遺產委員會」選舉產生「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主持世界遺產委員會年會等相互關係。





[1] 目前各締約國簽署《世界遺產公約》的態度有三種,分兩種文書格式進行。一種是「認可」(Ratification)或「接受」(Acceptance),另一種是「同意」(Accession)。



[2] 依據《世界遺產公約》第九條第一款所規定,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的任期自當選之應屆大會常會結束時起至應屆大會后第三次常會閉幕時止。



[3] All Members elected at the 15th General Assembly (2005) have voluntarily decided to reduce their period of term of office from six to four years




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文化遺產 v.s 蓋高尚 v.s $$$$$$$$$$

文化遺產 v.s 蓋高尚 v.s $$$$$$$$$$

 

一直以來,台灣的古蹟在面對再生(或再利用)的關鍵時刻時,往往會被一種不知道是誰從小教我們的刻板觀念---文化是一種「假高尚」(請台語發音:蓋高尚)的聲音所困住。文化遺產或文化事業,真的那麼高尚嗎?真的沒有銅臭味嗎?我想大家心裡有數吧?一張在台南文化中心所舉辦的世界男高音卡列拉斯的演唱會,最便宜的門票2000元起跳,不銅臭嗎?嗯很臭。一張已故畫家陳澄波著名的畫作「淡水夕照」拍賣底價上億元台幣,不銅臭嗎?嗯很臭。國定古蹟嘉義舊監要進行修復工作需要台幣1億多元,不銅臭嗎?嗯很臭。關鍵是我們對於文化事業的價值評量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有「文化」!但,文化真的無法與利益相結合嗎?

 

今天趁與傅老meeting的同時,傅老說了一些例子,我轉述如下供大家想想p.s:只有故事是被轉述的,文字內容的形容詞均為我的註腳,哈。

 

.台南公會堂v.s遠東百貨公司公園店

位在民權路上的台南公會堂,大家都很熟悉,尤其今年才修復完工使用,雖然一度遭民意代表質疑所費不眥,但修都修完了,再來放馬後炮的這些民意代表,我實在沒什麼意見好給他們指教。但當初吳園(也就是公會堂後面那塊,像是園林設計的小水池)後面的那棟大遠百,曾經在重新改建的過程中,一度有意願將現在民族路上的大遠百底層部全部挑空,讓人可以從民族路直接看到吳園甚至是公會堂,同時也願意將整個地下停車場擴及到吳園的水池下(條件當然是吳園的水池與涼亭得全部拆掉重建,但這不是重點,因為吳園本來就不是原本真實的吳園了,早已經是重新設計過的新建築。),讓公會堂的停車空間與大遠百共用,同時也願意出資整修公會堂的建築,這些計畫遠東百貨高層都願意負責全部的經費,但唯一的條件是每年要有兩季的時間,公會堂的室內空間要提供給大遠百做促銷使用。

 

聽起來很不錯吧,對一棟日治時期的公會堂建築來說,有民間企業願意出資修復,卻只需要提供空間做為商業使用,請問,這有玷污了公會堂神聖不可侵犯的空間特質嗎?不過,這當然是歷史事件了,因為台南的「味(衛)道人士」(聞到文化味就會變成不能人道的人士,意即極度保守派,嚴重到不舉的程度。)反對而做罷。最後,公會堂就變成現在這副樣貌,吳園的背後有一棟很醜的建築屁股了

 

.台南地方法院與司法博物館+成大建築系史論組

位在府前路上的台南地方法院,提議興建司法博物館已經多年了,這項提議卻始終無法實現,箇中內情大概只有司法院高層知道,但對市井小民或是關心文化遺產的我們來說,建築空間是拿來使用的,因此傅老也曾建議地方法院與其將空間閒在那裡,還不如讓成大史論組的學生進駐,幫忙顧家又可以充當臨時的研究室,哪天法院要收回,我們就隨時搬家的想法,不過,這也一樣是歷史事件,現在的地方法院只能搭個鐵棚架,等著哪一天,老天爺會從天上掉下來禮物,好讓建築修復的工作能再進行

 

 

.台南州廳(國家文學館)v.s五星級國際大飯店

位再民生綠園的台南州廳,是早年的台南市政府所在地,現在則是國家台灣文學館,現在的使用機能在未決策前,傅老也曾建議過將其改造成一棟具有歷史價值的五星級觀光飯店,因為在室內空間的劃分上,原台南州廳的隔局剛好與一間飯店房間相差無幾,再加上原有內庭的空間可以直接看到孔廟,其停車問題也可以仰賴附近養蚊子居多的公十一停車場,似乎怎麼看,都可以媲美國外那種上百年的歷史建築所改建的五星級旅館。不過,也是一樣,歷史嘛,現在也只能用想像的了

 

.台南市中正路林百貨v.s誠品書局+星巴克

位在中正路上的林百貨,是台南早期最夯的百貨公司,位在原日治時期末廣的林百貨,之前也曾有許多企業試圖進駐,這當中包括了誠品書店與統一企業(星巴克咖啡),但最後也是在味道人士的運作下,決定等呆頭政府花大錢修復完後,再來改建成蚊子博物館,所以,還是一樣,歷史就是歷史,台灣的歷史空間頂多,就變成博物館而已拉。

 

哈哈

 

以上,故得證。台南市的古蹟再利用,還有很長的歷史要走

 

 

報告完畢,下課。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美國芝加哥地區的中國城內,著名的"培德中心"(Pui Tak Center)獲保存贊助金

美國芝加哥地區的中國城內,著名的Pui Tak Center獲保存贊助金

 

「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與「歷史保存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日前發表共同聲明,美國芝加哥地區的15處歷史場所(historic sites)可以得到由「美國運通夥伴保存贊助金」(American Express Partners in Preservation grants)計畫所提供共一百萬美金(合新台幣約3,300萬)的贊助。這個計畫源起於2006年,由「美國運通銀行」出資與「歷史保存國民信託」共同合作,以五年共五百萬美金的方式,計畫保存美國境內的歷史場所。希望透過這個計畫可以促進保護歷史與文化的古蹟(Landmark, 註:美國的古蹟大多以landmark註明之。),並且強化古蹟與社區之間的關係。

 

這項獎助計畫最後評選的標準有五項,分別是:

歷史的重大意義(Historic Significance
計畫方案的完整度與遠見(Project Plan
社區成員的支持度(Community Impact
組織運作的優勢(Organizational Excellence
執行方案的期限控制(Completion Date

 

「美國運通夥伴保存贊助金」的得獎名單:
-
獲得民眾票選第一名的是:The On Leong Merchant Association Building/ Pui-Tak Center

地址:Pui Tak Center, 2212-2220 S. Wentworth Avenue, Chicago, IL 60616

 




其餘14個名單分別是:

- Bohemian National Cemetery,

- Grand Army of the Republic Memorial Hall,

- Great Lakes Naval Station,

- Holy Trinity Russian Orthodox Cathedral,

- Homan Square Power House,

- Humboldt Park Stables and Receptory,

- Peabody Estate at Mayslake,

- Quinn Chapel A.M.E. Church,

- Robie House,(美國知名建築師Frank Lloyd Wright著名的住宅設計案)

- South Side Community Art Center,

- Spring Grove Fish Hatchery,

- Unity Temple, (美國知名建築師Frank Lloyd Wright著名的教堂設計案)

- Viking Ship and

- Von Steuben High School.

 

【資料來源】:



 


2007年11月17日 星期六

2008年新書快報!!

三本未來即將出版的新書預告:

 

Preparing Management Plans for Natural 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將在20082月由IUCN做試驗性的出版計畫。

Preparing Management Plans for Cultural 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將在20094月由ICOMOSICCROM共同出版。

《文化景觀的經營管理準則》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Cultural Landscapes),將在2008年由荷蘭的FIT贊助付梓。


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德國「德勒斯登易北河溪谷」2008年可能將被剔除在世界遺產名單之外

德國「德勒斯登易北河溪谷」2008可能將被剔除在世界遺產名單之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對於「德勒斯登易北河溪谷」 (Dresden Elbe Valley)決定在易北河(Elbe River)上興建橋樑計畫的決議深表遺憾,這個決定將導致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的「德勒斯登易北河溪谷」受到嚴重的威脅,這個隸屬文化景觀類的德國「德勒斯登易北河溪谷」將有可能在2008年被剔除於世界遺產名單之外。

 

德國的文化景觀「德勒斯登易北河溪谷」200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但依據2006620日當地政府的報告指出,他們欲興建一座跨越易北河的橋樑(Waldschlösschen Bridge),因此隨即被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列入世界遺產的瀕危名單,原因在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産委員會透過世界遺產的「監測」(Monitoring)機制【補充:世界遺產的監測機制是受《世界遺產公約執行作業要點》(Th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第169條所規定的「反應式監測」(Reactive monitoring)以及第199條的「定期報告」(Periodic Reporting)所規範,這次德國的狀況便是依據「反應式監測」的程序而對該地方政府提出警告,至於定期報告則是每六年一次由五大地區性的範圍做出世界遺產整體性的報告建議。】得知在城鎮的東南方約3公里處將興建一座橋樑,因此世界遺產委員會透過管道表達此舉可能會對世界遺產有所威脅,建議停止此項工程計畫,但無奈此座橋樑的興建是獲得當地居民多數的同意(39票中有29票否決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建議),在地方民意與世界遺產兩者之間出現辯論式的擺盪,最後仍決定執意要興建此橋樑計畫(事實上2007/10/19已開始動工)

 

這兩年的時間讓這個受到世人矚目的世界文化遺產,受到高度的注意,但也反映了現代社會中地方居民的意見表達,必須受到尊重。我個人是認為這個事件值得再持續觀察,在口口聲聲強調要以地方民意為出發點的世界遺產來說,要怎麼透過遊說或其他方式來改變當地民眾對於交通便利設施的需求,2008年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年會中將做出最後的決議,我們就等著看吧。


 

該橋興建完成後的電腦3D示意圖



該橋興建完成後的電腦3D示意圖



【相關資料來源】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億載金城之集團結婚

今天台南的陽光很熱情!!也很幸福!!

一直想幫台灣的古蹟多拍點有生命的活動相片
今天剛好碰到台南市政府舉辦第52屆的集團結婚
億載金城也是這幾年固定舉辦集團結婚的好所在

無論是場地與古蹟名稱,都算是上上之選

在偌大的練兵場內舉行婚禮的確是特別
但最重要的是

古蹟與我們的生活自然地相結合在一起!!


▲ 好炫的slogan

 






▲ 典禮開始前的會場 



▲ 典禮開始前的會場, 新人搶拍照!! 



▲ 負責今天伴奏的四位美女 



▲ 典禮開始前的會場, 當我拍完有汽球的畫面時, 工作人員隨即把所有氣球收走了! 哈 



▲ 典禮開始前的會場 



▲ 典禮開始前的會場 



▲ 典禮舞台後方 



▲ 典禮開始前的會場, 汽球已被收走大半 



▲ 這位帥哥小花童, 髮型很酷呢 



▲ 這位美女小花童跟旁邊這位帥哥, 感情好像不是很好! 


▲ 牽牽小手!! 再過十幾年後就換我們倆吧, 哈!!
 



▲ 這位帥哥小花童, 真的可以去婚紗店裡擺酷了!



▲ 開心得咧!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第一世家已不復見!! 台中清水黃宅遭祝融

唉,又聞古宅遭人蓄意燒燬的新聞。

想想真是可悲,當初在黃宅拍攝第一世家的宏偉場景,再也不復見了。

難道,保護一棟祖先留下來的遺產真的這麼困難嗎?難道眾多複雜的所有權人的利益之爭,就要藉這種方式表達立場嗎?難道公部門還要再用指定古蹟來作為保存文化遺產的唯一途徑嗎?

 

令人擔憂的台灣

▼以下轉貼火場現況的相片,過去的原始相片請聯結本文後面由網友阿達碼所寫的網誌相關說明。

 









 

 

▼以下轉載中華日報的報導:

 

清水黃家古宅起火房舍全毀

中華日報記者陳金龍/清水報導

已有七十六年歷史的台中縣清水鎮三美路黃家古宅「瀞園」,四日深夜突然起火,清水消防分隊獲報出動四輛消防車趕往灌救,花了二小時三十多分撲滅,不料五日清晨火勢死灰復燃,消防隊再度出動灌救一小時四十多分撲滅,五百坪的房舍幾乎燒毀,由於被燒的是「歷史建築」,損失無法估算。

 

清水鎮黃宅,佔地三千多坪,主體建築五百多坪,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六年(一九三一年),前後花費三年時間始興建完成,是牛罵頭區長的曾祖父黃汝舟出資興建,他的兒子黃茂森親自繪圖設計,其建築特色為二進四條護龍的中西合壁屋宅,第一進為西式建築,第二進為閩南式,建造時仿傚三峽祖師廟型式,加強剪黏裝飾,有虎、豹、獅、象各種圖樣,甚是華麗。

 

清水消防分隊前天深夜十一時十八分接獲民眾報案,指黃宅古厝發生火警,消防隊立即出動,並請梧棲消防分隊支援,由於黃宅古厝都是木造房子,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消防人員雖全力灌救,仍延燒二個多小時至昨日凌晨一時五十分才撲滅。

 

不料,昨日上午七時五十分,黃宅古厝火苗又死灰復燃,清水消防分隊再度出動三輛消防車及二十二名消防人員趕往灌救,於上午九時三十三分將火勢撲滅,但第一進中間廳房與西側護龍全毀,造型獨特的木造屋頂、窗台、家具付之一炬,所幸無人傷亡,起火原因有待消防局調查。

 

 文化局長陳志聲聽聞黃宅火警感到惋惜不已,他說,黃家後代必須先提出古蹟成立申請,通過文化資產保護法審核後,政府部門才有辦法協助修復,以目前黃宅仍屬私人產業的情形,文化局愛莫能助,但會與黃家後代聯繫,派員協助勘查了解損失情況。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攝



 

 

感謝:

台中縣文化局張愛月小姐提供火場相片

 

其他參考資料:


 


2008英國新的世界遺產名單會是?

2008英國新的世界遺產名單會是?

 

在世界遺產的相關規定裡,預備名單(Tentative List)的建立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關卡,所有的準世界遺產候選名單,都必須要從每個國家所提報的預備名單裡出線,這個機制的建立在於督促締約國及早將可能會是世界遺產的文化遺產做好萬全的準備,等到經營管理成效與相關法令完備之後,便可以搭上世界遺產的列車。之前我在部落格裡有談到大陸的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已經多達百處,以現在世界遺產委員會依據「凱恩斯決定」的共識之後,以後每個締約國所提報的世界文化遺產將被限定只能提出一處,像英國在2008準備提報的名單便是The Antonine Wall或是Frontiers of the Roman Empire兩者擇一,其英國詳細的預備名單資料請聯結至:http://www.ukworldheritage.org.uk/documents/WorldHeritageSites1999.pdf

 

2008很快就會到了,2008會發生很多事,我們等著吧!

 

This is a list of potential World Heritage Sites

Chatham Naval Dockyard

Darwin’s Home and Workplace

Lake District

Manchester, Trafford and Salford

Monkwearmouth/ Jarrow

The New Forest

Great Western Railway

Shakespeare’s Stratford

Wash and North Norfolk Coast

Antonine Wall

The Cairngorm Mountains

The Flow Country

The Forth Rail Bridge

Pont-Cysyllte Aqueduct

Mount Stewart Gardens

Fountains Cavern, Anguilla

The Fortress of Gibraltar


轉貼---申根地區擴大 9歐盟國家12月加入

愛去歐洲旅遊的朋友要注意了,將來辦個申根簽證將可以玩更多國家!!
哈!

------------------------
申根地區擴大 9歐盟國家12月加入

【中央社╱布魯塞爾七日專電】 2007.11.08 11:46 am

歐洲聯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政府今天宣佈,九個歐盟會員國將自十二月起,加入目前已擁有十五個國家成員的申根地區。


目前已加入申根地區的國家包括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西班牙、芬蘭、法國、希臘、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瑞典等歐盟國家,以及挪威與冰島。


即將加入申根地區的則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匈牙利、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及捷克等九個於二零零四年加入歐盟的國家。


葡萄牙政府指出,九個歐盟國家加入申根地區後,相互間的海陸邊境檢查將於十二月取消,但航空邊境管制需至明年三月才會取消。


依據一九九零年簽訂的申根條約與一九九五簽訂的申根公約而形成的申根地區,簽署協議加入這一地區的國家,不但取消相互邊境對人員進出的管制,同時也建立共同的對外邊界。


此外,申根地區成員國並在發放簽證政策等管制第三國人民進入申根地區,以及強化相互間警察與司法合作上進行協調;非歐盟國家人民也可持有任何申根地區國家發給的簽證,前往其他申根地區國家旅行。


歐洲聯盟自今年十二月下旬起,將九個在2004年加入歐盟的國家加入申根地區。外交部歐洲司副司長宋文城今天說,這表示申根簽證的適用國將擴大為二十四國,對台灣人民赴歐更為便利,不過,他也提醒民眾若赴新加入申根的歐盟國家時,應先確定航空邊境管制的相關作業是否準備完成。


歐盟輪值主席國葡萄牙政府日前宣佈,九個歐盟會員國將自十二月起,加入目前已擁有十五個國家成員的申根地區。九個歐盟國家加入申根地區後,相互間的海陸邊境檢查將於十二月取消,但航空邊境管制需至明年三月才會取消。


宋文城上午在外交部記者會說,即將加入申根地區國家,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匈牙利、立陶宛、馬爾他、波蘭、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及捷克等九個在2004年加入歐盟的國家。


目前已加入申根地區的國家包括德國、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西班牙、芬蘭、法國、希臘、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瑞典等歐盟國家,以及挪威與冰島。


針對這項新措施,宋文城提醒台灣民眾,如果是明年新措施剛啟動時搭機前往新加入申根地區的歐盟國家,仍須先確認當地國的航空準備作業是否完成,以免發生時間落差,影響入出境權益。


對於非歐盟國家人民來說,這些人民可持有任何申根地區國家發給的簽證,前往其他申根地區國家旅行。


【2007/11/08 中央社】

http://udn.com/NEWS/WORLD/WOR3/4088154.shtml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UNESCO–VOCATIONS PATRIMOINE 世界遺產場所經理人獎學金計畫

世界遺產場所經理人獎學金計畫

UNESCO–VOCATIONS PATRIMOINE Fellowships for World Heritage Site Managers Programme

 


 

這個由法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設立的獎學金計畫主要是在培養現在已從事或是未來打算從事世界遺產維護、經營管理與發展的專業人才。自20061月開始,UNESCO為了積極推動與維護世界遺產名錄所強調的傑出普世性價值,採用目前國內外所流行的3P模式,即公私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也就是台灣所講的公辦民營),透過世界遺產中心與法國的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遺產專業協會」(Vocations Patrimoine - l'Héritage du Futur共同合作提供機會給欲參與世界遺產維護工作的人士申請,該協會在世界各地的世界遺產場所從事推廣世界遺產知識、發展與保存的單位,尤其是透過各種教育的方式進行,因此才會促成此一合作計畫。

同時這項合作計畫的部份經費是由Mazars與跨國組織AXA所贊助。其中Mazars是一個國際性、整合性與獨立性的組織,他們提供連續兩年的贊助經費,該組織網址是http://www.mazars.com/ ,另一個AXA則是國際知名的保險集團公司,像台灣所熟悉的安盛財富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就是其亞太地區的子公司,該公司網址http://www.axa.com/

 

只不過,可能是基於合作初期,目前僅有德國Cottbus的布蘭登堡科技大學(Brandenburg Technical University)提供世界遺產研究的藝術碩士學位(Master of Arts in World Heritage Studies(http://www.tu-cottbus.de/whs),另外一個是位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提供世界遺產經營管理的理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Science in World Heritage Management(http://www.ucd.ie/cpe)

2007年的五位獲獎名單有:
Gonzalo Banda-Cruz (厄瓜多爾籍)

Giuseppe Ciambrone (義大利籍)

Kinley Gyeltshen (不丹籍)

Rusudan Mizikashvili (喬治亞共和國籍)

Damoun Vahabi-Moghaddam (伊朗籍)


2006年的五位獲獎名單有:
Iryna Kravets(烏克蘭籍)

Julian Huxley Machange(坦桑尼亞籍)

Sandra Flavin(愛爾蘭籍)

Zhu Yujie(中國籍) 

Samuel Janse(荷蘭籍) 

我稍微介紹一下中國大陸的那位得獎的朱玉杰先生,他1982年生,他申請到的是德國的布蘭登堡的學程,由於他是提出治理雲南麗江古城的計劃而獲獎,因此他將專注在麗江古城的分析,包括麗江古城列為世界遺產名錄後對觀光與經營管理的衝擊。我在想,之前中國大陸受到國際認同的麗江古城保護模式,應該會是他很好的研究出發點。

 

最後,台灣真的要好好思考文化遺產的經營管理工作,那絕對不是只有開放參觀收門票這件事而已,如何透過整體的經營管理計畫,包括人才的培養,類似像這個獎學金計畫一樣,一個保險公司加一個教育組織就可以搞定了,但實際的影響卻是無遠弗屆的。沒錯,我們是不能加入世界遺產中心,但沒有人跟不准我們跟世界遺產中心以外的國際組織交往吧,哪怕是那些設有世界遺產學位的學校,都是台灣可以跨出去的一大步,不過最近知道成大有學妹申請到德國布蘭登堡的那個世界遺產學程,實在是令人高興,希望透過這樣的機會,台灣可以學到更多看到更多。



http://www.world-heritage-tour.org

http://www.world-heritage-tour.org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世界遺產介紹網站,透過360度的全景環繞,讓訪客可以在網路上欣賞解析度極高的世界遺產場景,下面列出這個非營利組織的使命,我就不多做翻譯了。最後面整理出幾個國家對這個網站與影像技術的新聞介紹。


WHAT ? is an independent non-profit organization documenting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in panographies - 360-degree imaging. Please read our organization's mission and purpose to know more.

 

WHEN ? This project is slowly growing since July 2001 and will need years to complete. So far 25 % of all 851 registered sites have been visited : 250+ sites including some off-list with 1500+ panographies.

 

WHERE ? Please jump to the map to check out and sign up to get notified when new locations are added.

 

WHO ? is alive thanks to the J.M. Kaplan Fund, its staff and thanks to you : [1] Browse this website ; [2] Read the news, read comments and add your own ; [3] Help to bring more images from the world to the world : become a member of this website ; [4] Travel independently : do not travel in groups.

 

WHY ? This project is for those who are unable to travel for whatever reason and also a legacy to future generations : soon documentation and reproduction will be the only ways to meet, enjoy and share scores of past glories that are slowly disappearing because of [i] climate 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s ; [ii] illegal trade (logging, looting, poaching) ; [iii] mass tourism and travel industrialization ; [iv] mismanagement (incompetence, wrong policies, lack of funds) ; [v] modernity (fast development, leaving or growing populations) ; [vi] political instability, conflict and war ; [vii] pollution

 


 

法國



 


 

蘇聯


http://www.world-heritage-tour.org/info/press/0110_EoA.jpg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中國大陸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簡介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以下簡稱「遺產研究所」)是隸屬南京大學 專門進行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調查、評價、鑑定、利用、保護、研究的專業機構。賀雲翱任首任所長。


遺產研究所的宗旨是︰緊密結合社會及學術發展要求,開展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研究、保護及人才培養。吸納國內外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依托南京大學的綜合學術優勢,堅持科研合作和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工作方向,為弘揚中華衣冠文物和推進中國世界遺產事業發展做出貢獻。其主要專題研究方向包括遺產基本理論及文化遺產科學、文化與自然遺產事業發展對策、中外遺產比較、遺產價值鑑定、遺產考古和歷史、遺產管理與法製、遺產展示與陳列、遺產保護與利用、遺產規劃、遺產事業與現代化、歷史文化名城、博物館以及古代陶瓷、古代玉器、古代宗教遺產研究等。


遺產研究所負責人和有關成員參加過南京市文物局和中山陵園管理局主持的南京明孝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並先後承擔國家文物局批准並資助的江蘇六朝帝王陵寢遺存的調查和研究課題,江蘇省文化廳及江蘇省文物局批准並資助的江蘇世界遺產保護體系建立的調查與研究課題,江蘇省規劃設計院委托的宜興市歷史文化遺產綜合調查科研課題,江蘇省文化廳支持的盱眙泗州城文化遺產調查課題,宜興市民眾政府委托的宜興紫砂工藝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課題、與南京市規劃局合作進行南京城市歷史空間演變及文化內涵研究課題、與南京市文物局、規劃局等合作進行的南京歷史文化資源研究以及福建、浙江、雲南省有關機構委托的有關文化遺產調研等多項科研課題。所長賀雲翱曾擔任明孝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小組組長,為明孝陵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同時還受聘兼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市地方志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市社會科學院客座研究員、宜興紫砂工藝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等。研究所主編有《長江文化論叢》,並與韓國忠清文化財研究院及忠南大學百濟文化研究所合作創辦《東亞考古論壇》(年刊)。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在籌建過程中,得到了南京大學歷史系及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南京大學社會科學處、南京大學校長辦公室、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中山陵園管理局及該局文物處、明孝陵博物館等有關部門和機構的大力支持,並得到了國家文物局世界遺產處處長、國家文物局巡視員郭旃先生的指導。


※以上文字已從簡體版修正為繁體版之語義
http://www.njucni.com/index.asp


中國大陸西北師範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簡介

西北師範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


西北師範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5月,中心主任由副校長鄧華陵研究員兼任,中心副主任由西北文化研究所所長彭嵐嘉研究員擔任。世界遺產研究中心的成員以西北師範大學的師資為主。現有專、兼任研究人員約20人,專業涉及歷史、文學、美學、文化、考古、地理、建築、生物、地質、氣候、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從事跨領域學科研究世界遺產的能力。
  

該中心有系統地研究世界遺產的國際規則,研究世界遺產在申報、保護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並針對指標體系、營運機製、監測系統及申報程式,透過對這些國際規則的研究,促進世界遺產的申報、保護及改變世界遺產理論相對匱乏的狀況。積極參與國內各省區尤其是西部地區的世界遺產調查、申報及保護工作。對西北尤其是甘肅的潛在世界遺產進行價值發掘和評估,對其申報世界遺產的可行性進行論證,並根據其成熟程度製定出切實可行的申報規劃,為各級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世界遺產研究中心成立以後,2002-2003年完成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案「甘肅增列世界遺產規劃研究」;2003-2004年完成甘肅省科委軟科學研究計畫「甘肅潛在世界遺產的價值發掘與初步評估」。同時,組織校內跨領域學科介入天水麥積山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論證、申報工作,積極協助天水市民眾政府向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會報,省政府于2003年6月成立甘肅省麥積山申報世界遺產領導小組,省人大透過了相關的立法,從而形成了集全省力量推展申報世界遺產工作的新機制;2002年開始參與了天水麥積山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諮詢與論證工作;。另外,2003年受甘肅省文物局委托,完成甘肅省申報世界遺產規劃的諮詢論證工作,並完成「絲綢之路列入申報世界遺產預備清單」、「天水麥積山列入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文本的翻譯工作,2002年主持「花兒」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可行性研究。2004年派人作為中國觀察員參加在蘇州舉行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兩年來中心的研究人員圍繞世界遺產撰寫和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世界遺產的管理體系》在「第二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論壇」管理科學優秀學術論文徵集評選活動中獲文物管理學術論文一等獎;《世界遺產的分類和論證方法》在首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文獻」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在「全國理論創新優秀學術成果」徵集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申報審核批示世界遺產的程式和時間表》在「西部科技經濟跨越式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中心研究情況收入由中華民眾共和國建設部、中華民眾共和國國家文物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編纂的《中國世界遺產年鑑2004》,這是中國第一部世界遺產年鑑,該年鑑2004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以上文字已從簡體版修正為繁體版之語義
http://www.nwnu.edu.cn/wxy/orger.php?orgeri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