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範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
西北師範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5月,中心主任由副校長鄧華陵研究員兼任,中心副主任由西北文化研究所所長彭嵐嘉研究員擔任。世界遺產研究中心的成員以西北師範大學的師資為主。現有專、兼任研究人員約20人,專業涉及歷史、文學、美學、文化、考古、地理、建築、生物、地質、氣候、管理等學科領域,具有從事跨領域學科研究世界遺產的能力。
該中心有系統地研究世界遺產的國際規則,研究世界遺產在申報、保護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並針對指標體系、營運機製、監測系統及申報程式,透過對這些國際規則的研究,促進世界遺產的申報、保護及改變世界遺產理論相對匱乏的狀況。積極參與國內各省區尤其是西部地區的世界遺產調查、申報及保護工作。對西北尤其是甘肅的潛在世界遺產進行價值發掘和評估,對其申報世界遺產的可行性進行論證,並根據其成熟程度製定出切實可行的申報規劃,為各級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
世界遺產研究中心成立以後,2002-2003年完成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案「甘肅增列世界遺產規劃研究」;2003-2004年完成甘肅省科委軟科學研究計畫「甘肅潛在世界遺產的價值發掘與初步評估」。同時,組織校內跨領域學科介入天水麥積山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論證、申報工作,積極協助天水市民眾政府向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會報,省政府于2003年6月成立甘肅省麥積山申報世界遺產領導小組,省人大透過了相關的立法,從而形成了集全省力量推展申報世界遺產工作的新機制;2002年開始參與了天水麥積山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諮詢與論證工作;。另外,2003年受甘肅省文物局委托,完成甘肅省申報世界遺產規劃的諮詢論證工作,並完成「絲綢之路列入申報世界遺產預備清單」、「天水麥積山列入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文本的翻譯工作,2002年主持「花兒」申報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可行性研究。2004年派人作為中國觀察員參加在蘇州舉行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兩年來中心的研究人員圍繞世界遺產撰寫和發表論文十餘篇。其中《世界遺產的管理體系》在「第二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論壇」管理科學優秀學術論文徵集評選活動中獲文物管理學術論文一等獎;《世界遺產的分類和論證方法》在首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文獻」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在「全國理論創新優秀學術成果」徵集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申報審核批示世界遺產的程式和時間表》在「西部科技經濟跨越式發展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論文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中心研究情況收入由中華民眾共和國建設部、中華民眾共和國國家文物局、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編纂的《中國世界遺產年鑑2004》,這是中國第一部世界遺產年鑑,該年鑑2004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
※以上文字已從簡體版修正為繁體版之語義
http://www.nwnu.edu.cn/wxy/orger.php?orgerid=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