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建築。: 「老屋欣力賞」的觀察與啟示

「老屋欣力賞」的觀察與啟示

話說,上週末花了一下午的時間,參與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文後簡稱古都基金會)所舉辦「老屋欣力賞」學生競圖的評選活動。這已是我連續第二年參與評選的工作,心裡面有著特別的期待與感動。期待的是,很想看見今年的學生作品能否超越去年的表現,能否對身處在我們身邊的「老房子」與「環境」能有更多不一樣的想法,尤其是在一個以設計概念為重點的競圖比賽。感動的是,古都基金會這幾年來,以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在台南地區從事另一種面向的文化資產保存工作,透過比較符合這個世代的語言,盡可能的讓參與保存工作的族群,能夠再更多元化、更年輕化,這是我看見的感動,也是我心裡的感動。
古都基金會從2008年舉辦了第一屆「老屋欣力賞」的活動開始,當年推廣了台南市19處的舊建築改造案例,普遍喚起許多社會大眾對老房子的關心。該活動舉辦至今,已經逐漸拓展到台南市以外的地區,並且透過老屋再造的過程,讓城市裡的居民瞭解所處的空間環境與歷史意涵,這股老屋再生的風潮甚至已成為一種草根運動(grassroots movement),不斷地複製各地的經驗,也不斷地從經驗中開創新意,這些如雨後春筍般的新興力量,似乎透露著一種新的文化產業即將崛起。
先說說我的觀察。台南市作為一個府城,在城市空間的紋理上,我們都希望能看見身為一個古都該有的形象(image),這個形象不需要跟日本京都或義大利羅馬比較,只需要跟台灣自己的城市比較,我們自然能看見一些有趣的現象。就拿全台灣古蹟數量前兩名的台北市與台南市來說,幾年前相互較勁誰的古蹟數量多,誰似乎就是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城市?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用力的去回想台北市與台南市的城市風貌,你會發現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市場。一個是以公部門的力量為主要發展策略,透過各種法令工具進行城市中文化資產的保存工作,我無法清楚的形容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態,但似乎某種程度是一種菁英式的保存思維,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來說,這是台北城的生存之道。相反的,台南市沒有競爭激烈的土地價格,有的是一棟又一棟隱身在市區巷弄間的老房子,無論這些老房子是否具有所謂的文化資產價值,它所真實反映的是「我們」(府城)就是擁有它!於是,發生在台南市的老屋再利用的案例,便在某個時機成熟的狀況下,猶如連鎖效應般的感染了城市裡的文化特質。
無論是媒體經常報導的謝宅草祭破屋佳佳西市場旅店等,我們都不難發現它是一種民間自發式的行動,一種常民對歷史文化的態度,在我們還不用去討論其舊建築再利用的手法是否成功時,至少我們看見了府城有一股隱形的力量在保留一些歷史資產,這比起過去因為許多產權問題無法解決,而消極的放在那邊擺爛或是發霉腐朽的老舊建築物而言,我們看見了一些積極的態度,也看見了一些期待,這就是台南。
兩種城市,有兩種保存文化資產的態度。
兩個城市,反映了兩個不同目標的願景。
更反映了兩個城市的居民與公部門,剛好各補其不足之處。
對於台南的想像,古都基金會提出了一種想像,也給了我一些啟示。當2008年古都基金會以「老屋再生、活力無限」為口號,推動第一屆「老屋欣力」的活動開始,老房子再利用的思維就應該要回到常民生活的需要,在這個概念下,我們必須要拋開傳統認為「老房子=古蹟」的錯誤觀念,我們應該要清楚的區分具有法定身份的文化資產,應該要有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不具法定身份的老房子,我們又可以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老屋欣力的學生競圖也正是我們想看到這些不具法定身份的老房子,可以有什麼樣的新思維讓這個世代與下個世代的人們,能夠看見它的歷史過程。
搭乘著文化創意產業的順風車,我可以很大膽的預言,台南市的老屋再生只是開始,且將獨一無二。
最後,恭喜這17件作品進入最後決選,至於競圖作品的評審感想,可能再另外刊載在路克米吧。
2008年候選名單(18處)
2010年候選名單(22處)
1.        窄門咖啡館
2.        伊藤日本料理
3.        信裕軒(首學分舖)
4.        怪獸茶舖
5.        水麗花宴
6.        隨光呼吸幸福料理
7.        綠橄欖生活飲食
8.        溫室烘培屋(慶東店)
9.        18巷花園香草餐廳
10.     BAKKU
11.     Kinks 25 tea house/ music bar
12.     SUCK lounge bar
13.     黎巴嫩玫瑰-長廊賣酒
14.     76藝文空間(黑蝸牛工作室)
15.     赤崁擔仔麵
示範點,不參與投票:
屋守人文餐廳
Inart Space
BOOZE lounge bar
自在嬉遊-幸福旅行專賣店
 奉茶
藍曬圖
α bar 
HIVE
KOOKS SURF BAR
Level
太古 
橋下
鑽石樓 
破屋
57藝術工作室 
K's Art當代藝術空間
飛魚記憶美術館 
Bing Cherry hair salon
Dr Hair 
M&M音樂廚房
鯨吞燒 
寮國咖啡
連晟旅遊 
草祭二手書店
國度豐收教會 
佳佳西市場旅店
臺窩灣民居 
二空-阿國
「老屋欣力獎」規劃有二大獎項,分別是開放民眾參與票選的「人氣
賞」以及邀集專家評選之「典範賞」。
(一)「人氣賞」:由一般民眾投票選出。民眾可於活動期間,針對
主辦單位所提15處候選名單,選出『心目中最理想的老屋再利用案例』
,每人限投一票,主辦單位將於活動期滿二週內統計各老屋得票數並公
布之,前三名即為2008年「人氣賞」得主。
(二)「典範賞」:由專家評審選出。主辦單位於活動期間,邀聘藝 術、建築、文化…等不同領域之專業人士,進行公開之初選與決選,就保存維護、創意美學及經營理念…等項目評分,於15處候選名單中
先選出3處列入決選,再評選出本年度的「典範賞」得主
人氣賞
第一名:窄門咖啡館
第二名kinks 25
第三名隨光呼吸幸福料理
典範賞
金賞:【美力獎】黎巴嫩玫瑰-長廊賣酒
     【毅力獎】窄門咖啡館
銀賞:【景觀貢獻獎】伊藤料理、溫室烘焙屋(慶東店)




10 則留言:

  1. For the comment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aipei & Tainan, I
    can't agree anymore!

    回覆刪除
  2. 好個氣質不同! 獨一無二!!
    ㄟ...
    評審大人們,
    可不可再花點時間,簡單對各案"發表一致"的看法
    (嗯....怎麼說哩... 每個案都有他讚的地方,且大家角度也不同,
    但....就是大家為何贊同該案出線的最終主要理由)

    那....深度就更不用說了,呵!!

    ps... 曾和同事談到國內外寫論文的經驗
    草稿階段時
    台灣老好像只挑錯,
    外老還很樂意表示他們贊同的地方!(雖然可能很少.... :P)

    而國外許多競圖評審團也都會共同對入選作品發表聲明
    (評審團態度)
    即便未參賽,看了也讓人覺得收獲不少哩.....

    老愛放話的路人

    回覆刪除
  3. 2008如果我沒有記錯,不參予投票的應該是以下三處喔
    15. 奉茶
    16. 藍曬圖
    18. Inart Space

    因為這一屆我有參與阿
    前路克米隊員 :)

    回覆刪除
  4. "台南市作為一個府城,在城市空間的紋理上,我們都希望能看見身為一
    個古都該有的形象(image),這個形象不需要跟日本京都或義大利羅
    馬比較,只需要跟台灣自己的城市比較...."

    說的好!!

    沒錯,台南自有一個氣度,默默而自在的有許多人主動的去愛護老房
    子,出自內心地。

    回覆刪除
  5. 榮老師你好:
    我是蔡雅蕙在北藝大建古所的學妹,目前在國立南科實中教書。我們下學期需要一位具有空間專長的老師來帶"專案學習"課程,內容從立體構成、模型、紙雕到陶藝...都可以,對象是國一生,隔週一上課,每次2小時。急詢成大建築的同學或畢業生前來兼課,懇請幫忙推薦!
    PS因為我用私密留言,而我又沒有在YAM註冊,所以日後我將看不到這則留言,請回覆到我的信箱,yaya888@gmail.com,謝謝!

    回覆刪除
  6. 我猜很多參與老屋欣力的都是年輕人,而且有可能也以居住台北市、台中市有過一段日子者居多。據我的觀察和衡量,他們或她們來到台南古都租屋、買房子或重整老房子,看似以欣賞貼近府城的氣息來經營,實則多半未經反省就將台北市、台中市的夜間生活邏輯殖入,仔細對照一下即會產生這個疑問:怎會開夜店、營業時間自晚間八九點至凌晨三四點的這麼多?
    以我的老家神農街為例。這幾年不管有沒有參加老屋欣力,陸陸續續在夜間經營的店家十根手指都數不完;對神農街這條老街,台南謝宅的私房地圖上甚至寫道:「越夜越美麗」。好壞我尚無以評價,但將夜間做生意的邏輯跟日間神農街居民生活作息一比對,恍如兩個世界,進而會讓更多人誤解日間的神農街不值得一提,或這種經營模式是老屋生活世界的傳承還是破壞?更何況街兩旁的藝術燈夜間大放光明,更會助長這種趨勢。
    你們當評審者是否注意到這種現象?是否對老屋改裝後的經營模式有所質疑或商榷?

    回覆刪除
  7. 板主回覆:
    thanks! 台北市的狀況的確是有點複雜,但在都市更新的風潮下,若台北市政府再不醒一醒,這樣的狀況http://cwhung.blogspot.com/2010/05/blog-post_17.html
    將會不斷上演....., 以後就不用再提台北建城多少年的歷史了:(

    回覆刪除
  8. 板主回覆:
    哈哈哈, 我漏溝了, 我來修改, 感謝啦:P

    回覆刪除
  9. 板主回覆:
    回你信箱!!

    回覆刪除
  10. 板主回覆:
    俊明兄您好!! 非常感謝您的意見, 我非常同意你的觀點, 事實上, 我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在老屋改造的過程中,大家的確是保留了老房子,但也同樣的讓社區居民的生活場域起了一些改變,這的確無法評價好壞,但可以討論的是,這些再利用的商業模式,為何在台南市掀起這股潮流?? 這個部份我覺得得回到市場機制來看,因為今天台南老房子再利用的對象全都是不具文化資產身份的一般民宅,也就是建物所有權人開心怎麼租或是怎麼改,完全無法限制, 因此當再利用的風氣瀰漫在府城時, 我們的確是一則是喜一則是憂,喜的是更多人喜歡台南,憂的是台南的氛圍會不會因此而改變!! 但無論是哪一種改變, 我們都不可能讓一個城市數千年不變, 未來會怎麼變化,我們只能等待自然的淘汰,畢竟從某種角度來看,台南市的保存觀念正在領先其他台灣的城市, 是嗎?

    另外, 我本身並無參與台南市任何一處再利用設計案的工作, 您所提到的評審者應該是指我參與古都基金會老屋欣力校園競圖活動一事,那則是單純的學生設計作業比賽, 其實我常跟許多朋友提到,再利用的模式應該要更具多元性,也應該要更具地域性,所以不適合地區環境的商業行為,最終還是得靠社區居民來反應大家的聲音!!

    非常謝謝您的意見,歡迎不吝指教!!

    回覆刪除

Copyright © 。混沌。建築。 Urang-ku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