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T. Friedman筆下的女性業主所創造出來的現代住宅
這陣子忙著這學期在四間學校兼課的教材準備工作,搞得我人仰馬翻。另一方面是為了某一堂自己「搖屁股」(請用台語發音)所衍生出來的功課在做準備。「性別與空間」的議題過去在我有限的教學經驗中,並不曾重視過,但卻一直覺得應該需要找個機會在課堂上跟學生們交換這個議題的資訊,於是,我在這學期的某校課程中,加入了這個單元,並且花了一點時間找了一些書籍與案例進行初步的瞭解。
想當然爾,台大城鄉所畢恆達老師的相關著作是一定會讀到的資料,再來就是一些社會學領域的研究學者所做的性別研究,但我卻發現始終跟我想討論的「空間」問題有一段落差。最後在中文書籍有限的狀況下,只好又去崇洋媚外了。結果在諸多跟「性別與空間」有關的關鍵字交互查詢下,發現了Sexuality and Space, The Sex of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and Feminism…這些字眼比較容易找到正確的資訊,同時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的Kathryn H. Anthony教授曾開設一門「Gender & Race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的課程。此外,Simon Fraser大學的Ellen Balka教授也曾開設過一門「Gender and Built Environments」的課程。美國密西根大學的Hemalata C. Dandekar教授也在「Gender and Development」這堂課程中,深入探討女性在住宅空間裡的角色。上述這些課程都非常有趣,但也佩服這些老師們可以將這堂課安排的這麼精采。
由於,我只能用一堂課兩小時的時間來探討女性的角色在公、私領域空間的問題,最後鎖定了幾本書籍作為參考對象,這當中包括了:
↑ Friedman, A. T. (2006) Women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house: a social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其中,Friedman所撰的《女性與現代住宅的形成:一部社會與建築史》一書,是我認為比較具體聚焦在女性業主影響住宅空間形成的一本著作。Friedman列舉了六個近代建築史上的知名建築師其住宅作品,分別探討建築師與女性業主之間如何一起互動創造新的住宅場域。有趣的是,當大部份的性別研究學者在討論女性與空間的關係時,往往在面對最基本的住宅空間安排時,會忽略了「一家之主」(無論是何種性別)的權力運作結果,經常會讓住宅空間的機能分配出現不對等的情況。或許,我應該這要提出一個問題,究竟,誰有權力來決定一個「家」的空間安排?
因為這六個案例明顯有幾個共同的特質,第一,他們都是被設計給身體比較健康且受到良好高等教育的婦女,並且是單身(未婚、離婚、寡婦),擁有獨立思考與實踐理想的能力。第二,這些女性業主都是有能力與建築師針對他們的需求溝通出個別的解答。第三,這些案子都被告知了一個簡單且基本的概念:女性所主持的住宅空間有決定權是讓女性主導的意見被視為最優先。
換句話說,這六個案子對我來說,並沒有突破女性在兩性平等議題上的困境,因為這六個案子都是在家中缺漏了男主人的狀況下,而創造出來的住宅品質。無論是女性業主所想要的大廚房、大工作室、家人公共空間的安排…等等,都是另一種性別角色對住宅空間詮釋的結果罷了。就好比男性對客廳,對書房的要求,換作是女性對廚房或是對家事空間的需求一樣,都是各取所需。但是,真正的性別問題是當兩性同時擁有空間主導權時,最後空間應該被呈現什麼樣子的安排?這部份,在Friedman的書裡並沒有被討論到。
這也是我覺得需要被論述的地方,無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對於媽媽們在廚房空間裡汗滴直直落的辛苦,或是傳統價值觀下女性在一個家庭裡身份位階的表徵…,都是需要改變的觀念。但不可否認的,我很欣賞這六個案例之中,六位女性業主對於自己居住空間的想法,且執著的與建築師溝通並將其付諸實現,這是那個年代值得被推崇的地方。另一個比較八卦的是,Friedman也在書中或是其他單篇文章中有去談到了建築師的角色在過度的與這些「單身」的女性業主進行「深入訪談」之後,往往愈瞭解女業主的想法,自己的感情世界也瞬時被引導到該女業主的生活空間之中,像萊特(Frank Lloyd Wright)就不用多說了,他的花名遠播是有名聲的,無論是男業主的老婆或是像守寡的女業主,他都很有男性魅力的可以掌握全局。
除此之外,知名的風格派建築作品,同時也被世界遺產委會在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單的Schröder House,該建築師Gerrit Rietveld是荷蘭知名的傢俱設計師以及建築師,他在1917年所設計的「紅藍椅」(Red and Blue Chair)更是許多設計科系學生的最愛。當初Rietveld就是幫Truus Schröder-Schräder女士以及他的三個小孩設計了這棟Rietveld Schröder House現代住宅。看清楚了嗎?Rietveld Schröder House前面是建築師的名字,因為接了這個案子之後,建築師本人最後也搬進去了,這當然是額外添加的風花雪月,但我卻為Truus Schröder-Schräder女士為了一家四口的單親生活空間所做的努力,不得不拍拍手。
這裡我僅就Friedman所提及六個案例中的Schröder House平面做一點補充,該建築物的一樓平面設定為公領域,二樓為私領域。因此,一樓空間包括了工作室、暗房、攝影工作室(原傭人房)、書房、入口以及廚房。二樓空間則包括了女孩房、浴室、Truus Schroder的臥房、男孩房、.起居室及餐廳。我個人非常喜歡Truus Schröder-Schräder女士對於餐廳作為全家人共同交流的空間,不僅是吃飯與小朋友寫作業的場所,同時二樓較為開放式的平面安排,也讓Truus Schröder-Schräder女士可以在視線所及的狀況下,看到小朋友們的活動,二樓的空間是典型的私密型居家空間。
1.工作室 2.暗房 3.攝影工作室(原傭人房) 4.書房 5.入口 6.廚房
7.女孩房 8.浴室 9.Truus Schroder的房間 10.男孩房 11.樓梯間 12.起居室及餐廳
1.工作室 2.暗房 3.攝影工作室(原傭人房) 4.書房 5.入口 6.廚房
7.女孩房 8.浴室 9.Truus Schroder的房間 10.男孩房 11.樓梯間 12.起居室及餐廳
綜上所述,其實性別與空間的議題,的確是可以從很多的面向來討論。當然拉,我只是很皮毛的藉由兩小時的課程,讓學生們知道空間中的性別活動,是有其意義與值得關切的問題。身為一個設計科系的學生或是專業者,本來就必須應該知道什麼時候在公私領域空間要重視到兩性甚或是第三性的使用行為差異,設計工作不就是為了服務眾人的行業嗎?是吧。
Alice T. Friedman所介紹的六棟女性業主參與設計過程的現代住宅:
Frank Lloyd Wright
Aline Barnsdall House (Hollyhock House)(1917-1921)
Gerrit Rietveld
Truus Schröder House(1924)
Le Corbusier
Villa Stein-de Monzie(1927)
Mies van der Roche
Farnsworth House(1945-1951)
Richard Neutra
Constance Perkins House(1952-1955)
Robert Vanturi
Vanna Venturi House(1962)
辛苦了
回覆刪除原來是"搖"屁股不是"翹","掀","hieo"喔!?
法蘭克福廚房的例子也挺經典的喔!
其實.....
不單是不同性別對空間感受需求不同
不同社會價值觀下對各性別角色要求也會影響前述問題
這些案例顯然是在女權運動&"兒童"開始被重視之後產生
在當時現代建築開放空間設計思潮助瀾下
這種開放性設計並不驚訝
有趣的是....和中古世紀前
歐洲家庭以廚房為中心來配置室內空間方式,
頗有異取同工之妙!
對了,算我多嘴
探討性別議題時小心別只限於看"女性"或是第三性那塊喔!
恩
回覆刪除用性別和空間的關係這個面向來討論建築
的確還滿有趣的
不過
說到底
建築能夠扯到的範圍實在也是太大了
只要有人的行為
其實不管是明的暗的
都會影響到設計的想法阿....
板主回覆:
回覆刪除哈
你用hieo發音,很明顯地您是內行人,哈,這個字沒有中文字,實在太可惜了!!
您可真是太捧場了,真是感謝再感謝:P
對於性別與空間的問題
我想....我算是個入門者,但我認為這的確是有趣且嚴肅的議題
尤其是你所提到的女權或兒童甚或是女性以外的性別問題
都應該被好好重視
其實,在我研讀的過程中,再加上畢老師的大作...等
坦白說,我認為目前的兩性平等問題,只有被點出來女性空間的問題而已
在空間議題上, 並沒有在做到兩性平權的實踐
也因為這樣,會讓人有什麼都要為了女性著想的錯誤意象
這的確是個另外衍生的現象
不過,從您的回文
看得出來妳根本一直都是內行人嘛
哈哈哈:P
板主回覆:
回覆刪除是啊!!
建築空間一直存在於你我的生活經驗之中
只要是有人存在的地方
總是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多元面向來討論
性別影響空間, 或許不是這麼的容易理解
但在兩性平等的世代裡
要在空間上達到這樣的設計思維
還是得靠建築師們多多努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