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建築。: 台灣女性建築師的時代角色與執業歷程觀察(四)

台灣女性建築師的時代角色與執業歷程觀察(四)

※ 本全文刊載於:榮芳杰(2009)〈台灣女性建築師的時代角色與執業歷程觀察〉《芭小姐的異想家居》,pp.129-153,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ISBN:978-986-01-8183-8)


伍、台灣女性建築師的世代傳承
自修澤蘭與王秀蓮以降,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耕耘的女建築師,筆者擬以出生年代十年為一階段,初步分為一至六年級世代做一簡單的作品敘述,其中一年級世代(1920-1929出生)的女建築師,位居先行者的角色,這當中目前還有四位仍持續在建築師的舞台上扮演著傳承者的角色。這四位分別是修澤蘭、王秋華、王秀蓮與林宜真。其中,修澤蘭與王秋華兩位女建築師都是出生在中國大陸,兩人同樣畢業於中央大學建築系,但是修澤蘭畢業後,先在南京的鐵路總機場工作過一年,1949年分發工作時她選擇到台灣鐵路局工作,並且在鐵路局結識夫婿傅積寬後,1956年夫妻倆共同成立「澤群建築師事務所」正式開啟建築師職業的生涯。並且在1959年以年僅34歲之姿,當選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一屆監事,當時的修澤蘭是所有理、監事中最年輕者。王秋華則是在大學畢業後,在1946年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並且在研究所畢業後,加入古德曼(Percival Goodman)建築師事務所的行列,這一待就是三十年之久。最後,於1979年返台定居,並且在台灣取得建築師證照後開始執業。至於,王秀蓮與林宜真則是土生土長的台南人,在經過成功大學建築系的洗禮後,也分別取得建築師資格並在台南市執業。
 
上述這四位優秀且具時代意義的女性建築師,在現代主義的風起雲湧的時代裡,他們的建築作品不僅反映了時代精神,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台灣女性建築師的典範。以修澤蘭為例,1925年出生在湖南,她與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的夫婿傅積寬,可謂是佳偶天成。夫妻倆一個是建築設計專業,一個是土木結構專長,兩人在建築職場上的合作模式剛好補足雙方面專業的不足,因此夫妻倆在「澤群建築師事務所」正式運作後的系列作品中,充份展現出結構機能與造型美學的實踐。除了板橋火車站(1950,已拆)是開業前的作品外,其餘代表作品包括有:南投縣中興高中科學館(1959,已毀)、台北統一大飯店(1960左右)、中山女中禮堂(1960)、原台中師範專科學校圖書館(1961)、台中縣霧峰國小(1961,九二一大地震時傾倒一半,已重建)、台中日月潭教師會館(1961,九二一大地震時全毀)、原台南師範學院圖書館(1962,已拆)、原南投中興新村內新生報辦事1963現為耶斯列花園餐廳、原台中教師會館(1963),現為台中高農實習旅館,並在20093月年被文建會列為「歷史建築」、原花蓮師範學院圖書館(1965)、陽明山中山樓(1966)、台中市衛道中學教堂(1966,已拆)、台北市光復國小(1967)、高雄女中圖書館(1967)、景美女中的圖書館、行政大樓以及藝能館(1968)、景美女中禮堂暨體育館(1970)、台北市陽明高級中學(1970)、台北羅斯福路道藩圖書館(1970,已拆)、新店花園新城與新城教堂(1970)、蘭陽女子高中科學館、體育館、圖書館以及大禮堂(1971)、中山女中禮堂(1972)、高雄中正路交通銀行(約1972,已拆)、原台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現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大門、藝術館以及行政教學大樓(1973)…等等。
 
由於修澤蘭女性的角色,受到當時台灣許多女子學校校長的青睞,再加上1968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開始實施,因此大量的校園建築設計案也陸續成為修澤蘭的作品主軸。此外,她的建築作品有許多常用的建築語彙或作法,例如:圓弧造型的「樓梯空間」(staircase)是修澤蘭所有的校園建築系列作品中最明顯,也是最具特色的空間元素(圖1~2)。


▲圖1 高雄女中圖書館



▲圖2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行政教學大樓



-- 待續 --


2 則留言:

  1. 我以前的母校中興高中的科學樓就是她的作品,可以已經毀於921地震,看到這個樓梯真懷念,我在部落格的南瀛文化行走有一些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案例,有空請常來逛逛唷!也請留下您寶貴的意見!謝謝

    回覆刪除
  2. 進來踏一下........

    回覆刪除

Copyright © 。混沌。建築。 Urang-ku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