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建築。: 從「海角七號」觀察文化創意概念下的衍生性文化商品

從「海角七號」觀察文化創意概念下的衍生性文化商品

 
 
要寫這篇文章實在是掙扎很久。
 
一方面是很不想在這種文化浪頭上,再添加google搜尋筆數的負擔,另一方面這個話題似乎已經可以無限延伸很多可能了,多上我這篇文章,似乎也不能成就更完整的七號論述。
 
但回頭想想這陣子的各種報導與網路文章,說真的,好亂啊,哈,但真實世界的背後,我卻一直在想一個很久以前想過的問題,文化的「置入式行銷」該如何被有效利用在文化遺產維護觀念的教育上。當然拉,我也覺得有點太過牽強,「什麼嘛,海角七號也能夠跟文化遺產保存或維護有關唷,哩馬幫幫忙。」是阿,的確是看起來很無關,但我卻覺得關係密切到不行唷。
 
話說,蘋果日報在106日的一篇報導中寫到:「滿州鄉公所正對面「中山路54號」2層樓古厝,是《海角七號》中被日本情郎遺棄友子的住所,也是男主角阿嘉將7封情書送達地點。古厝已有80年歷史,今年初才斥資百萬整修,登記在郭家老三郭明裕名下。由於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卻不能進去參觀,郭家決定101012日,從上午8時至下午6時免費開放遊客參觀」,此外,也有許多報章媒體已經在討論《海角七號》電影中,其中7封情書女主角友子的奶奶所居住的滿州古厝,也就是滿州鄉公所正對面「中山路54號」的二層樓古厝
 
滿州鄉茂伯的家(相片引用自http://www.flickr.com/photos/akoboy/
 

滿州鄉友子阿的家(相片引用自http://www.flickr.com/photos/agneswang/
 
這些有趣的電影後續活動,似乎開始成為韓劇或日劇那股影迷追著場景跑的風潮,但這些滿州鄉的老房子,卻勾起我在八年多前在屏東鄉下跑田野調查時,一步一腳印的走遍許多鄉鎮的聚落,一棟一棟的調查每一棟古厝的日子。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老房子,年代也許並不久遠,樣式並未能與建築人眼中的「菁英式」建築相比擬,但他們卻是構成每一個鄉鎮聚落最基本的元素。無論是連棟街屋或是獨棟的民宅,這些老房子在我眼中,本來就應該妥善的被保護下來,它們基本上都無法成為古蹟,至少在目前來說,但這些老房子在添加了新的時代意義後,如同海角七號這部電影的加持後,這些藉由電影劇情而對老房子產生好奇與感情的聯結關係,正是我一直認為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最佳範例。
 
簡單的說,這些老房子能夠吸引北中南的影迷前往朝聖,當然拉,也許只是短暫的流行文化,但卻也為這些平凡無奇的建築物,增加了更多的價值認同,更多的記憶回饋,這就是一種對於傳統文化或事物的再延續。你能否認這樣的置入式行銷方式不能用在其他真的具有價值的文化遺產身上嗎?假如今天劇情中阿嘉的家,友子的家都是曾經被一把無名火燒掉的古厝或是古蹟,請問,這些影迷有沒有可能比那些在樂生療養院抗議半天,還不見得能保住文化遺產還來得更有抗議的能量?或是,這些參觀的影迷反而間接的保住了那些很平凡的古厝,只因為它帶動了我所認為的文化創意概念下的「衍生性文化商品」。「衍生性文化商品」當然是從「衍生性金融商品」這個概念來的,一檔股票可以生出一堆選擇權、認購權證、認售權證,一檔電影,當然可以成就馬拉桑的小米酒、阿嘉牌民宿、友子牌民宿…等衍生性文化商品,這些手段其實是一樣的,但我們應該關切的是,傳統文化有時候就是需要的是新生命的加入,新的時代意義去豐富它的價值,一眛地保有原封不動的傳統形象或是物件原態,那些應該是博物館的展品在做的事,但我們身處的環境之中,應該要加入更多新與舊交融的故事,這樣的文化遺產才有傳承下去的動力,也才有更多的文化意義可以被不同世代的人們所各自表述、各自詮釋。
 
也許,海角七號真的與文化遺產是有點扯遠了,但不妨試著想想看,如果每一部國片都可以發掘或是介紹一些台灣各地具有特質的場所,這不就是另一種比鄉土教學還更有意義的文化遺產教育嗎?
 
最後,講個電台廣播上聽到的笑話,甲問:「你最近看七號了沒?」。乙:「看了呀,很感人,也很好笑!長江七號真的不錯看說」。甲:「…..,我說的是海角七號ㄟ Orz


P.S. : 以上文章, 在增修部份文字後, 已刊載在「世界遺產雜誌
」2008年秋季號第三期, pp.14-18頁,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到各大書店門市購買!!
 
 
【延伸閱讀】
‧海角七號之馬拉桑重返引揚碼頭
 
‧海角七號之師生戀
 
‧海角七號之終戰引揚
 
‧海角七號之引揚碼頭實境
 
------------------------------

海角七號熱潮恆春滿州將打造成另一個九份
 
【中央社╱屏東縣二十三日電】 2008.10.23 06:57 pm
 
 
電影「海角七號」帶動屏東縣恆春鎮及滿州鄉的觀光熱潮,屏東縣政府表示,將打造恆春鎮和滿州鄉成為另一個九份,不讓「海角七號」熱潮退去。
 
因為「海角七號」帶來觀光人潮,恆春老街最近可以看到有人在街角彈月琴唱恆春民謠,並且耐心的向遊客解說,什麼是「思想起」,有人則與「阿嘉的家」屋主配合,將「海角七號」中場景之一的恆春古城「西門」的歷史張貼在「阿嘉的家」裡。
 
長期投入恆春文化推動的人說,恆春古城是一個有文化的活城,但長期被「墾丁」壓抑,遊客一來,都是到墾丁,而略過恆春,使得恆春的文化觀光長年推動不起來,他們要趁這一波「海角七號」的熱潮,將恆春文化推銷出去,甚至推銷到全世界。
 
在恆春鎮裡的「海角七號」男主角「阿嘉的家」,和滿州鄉裡「友子阿嬤」的家,人潮不斷,尤其「阿嘉的家」因位於交通方便的恆春鎮,是最夯的「景點」,每日人潮不斷,最近畢業旅行旺季,遊覽車更是載著學生一車車的前往參觀,全班在屋前合照留念,屋主還不時要應付遊客的要求合照。
 
屏東客運推出的「海角七號」觀光巴士獲觀光局核定為全台二十三條「觀光巴士」路線之一,也是屏東縣唯一的一條,將在二十五日啟動,屏東縣政府和恆春鎮公所編列經費,訓練「海角七號」的解說志工,製作「海角七號」電影場景解說牌,一直到年底每週六、日在恆春鎮裡都有街頭藝人的表演。
 
屏東縣政府表示,有人擔心「海角七號」熱潮會退去,基隆九份因電影「悲情城市」而出名,老街意象讓九份成為台灣有名的觀光景點,屏東縣政府已準備以恆春「阿嘉的家」及滿州「友子阿嬤」的家為重心,循九份老街模式,打造老街商圈,讓這兩個鄉鎮成為台灣另一個電影城。
 
2008/10/23中央社】


26 則留言:


  1. 最後的笑話很好笑

    回覆刪除
  2. 德國Cottbus的WHS課程,很神奇地有一門拍電影的課可以選喔,放在管理類的Media主題之下,作業內容就是三個同學一起拍電影或一些記錄,內容當然要跟世界遺產有關。大概是想訓練一些未來的管理者,多多了解媒體對世界遺產的促動與互動吧。

    (如果不是每學期學分數過多又上課時數過多但人腦有限,我頗想去拍一拍。 ps: 總覺得WHS這學程根本像把碩士班當大學部來開設學分數,每天至少得上3~4.5小時的課,也就是2~3門課,三學期之中得跟兩個案子,還得另外實習三個月,實在太不像個碩士班了,如果加上每堂課要求的文獻、報告與考試,真是精實的德國課程啊... 然後,不小心去修到電影課就還得出門拍電影......XD )

    回覆刪除

  3. 雖然說覺得這部片到目前為止,的確是,給他over了點,
    但畢竟也是曾經在那個地方生活過的,
    很多場景我也都曾走過,
    也很替它高興.

    想當初我們想盡辦法地希望把這些很有價值的地方介紹出去,
    雖然用不到文化遺產保存這麼專業的方式;
    但以在地人的能力畢竟是比不上這麼莫名一炮而紅的力量啊!!!!
    我想她可能自己也措手不及吧,一下被這麼多人注視著.....
    只是,在成名之後該擔心的是,
    傳統文化經不經得起這些過於文明的摧殘,
    還能在最後繼續保有她一路走始終不變的堅持嗎?

    回覆刪除
  4. 如果沒記錯,本片剛上映不久,
    農委會曾以小米酒作為"新農業"系列報導題材之一
    (每天都有,推廣台灣農業)
    其中老板曾經在受訪時提到,
    早在開拍前,魏導就要求他們改包裝
    如果屬實,
    魏導是否在那時就嗅到可能造成衍生性商品的可能??
    (還是純粹只是要畫面好看?還是問他本人好了)

    anyway...我想以後大家應會更敏感,
    會更善加利用此法,只是到底要link到什麼程度..
    一年過後呢??

    雖然,拍攝地點也搭上順風車紅了起來,
    但久了會不會也像"錢來也"...幾乎全年關蚊子
    它還就位於雲嘉南風景區管理所的正對面(諷刺?)
    難道古厝/古蹟...
    甚至建築物群/地景(像蘇花公路)只有"甘瞪眼"的份??
    似乎....文資對我們而言,只是"口號"不是"文化的一部分"?

    真不是故意要寫這麼多問號....
    只是突然想到,
    2003年柏林的古蹟日以"住宅"做為主題,開放參觀並提供部分導覽
    ps.結果沒幾年後,其中"一堆"就成了世界文化遺產...
    (:P容我以詼諧方式描述)
    嗯...這不是重點
    明年或許文化局也可考慮??
    那皮主前幾年心血就能用到啦!!??(不要??太膚淺?? 呵...)

    也不是說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只是漸漸地,覺得好像...
    我們的文化主管單位、文資民間團體....大家
    會不會只覺保護存文資是個可以做的事、"商品"
    而不曾認同現有的"文化財"(暫用)其在社會文化歷史..中的價值--根?
    但這也不是對錯問題,
    就是大家都知道很重要,but why? for what??似乎說不出的感覺..

    如果是這樣...那要推文資的方法策略就不同囉!!!

    有感而發亂寫一通,總覺文資在台灣,"個性上"有點不同
    突然背脊一涼~~嗯..班門弄斧??~~~~
    :p

    回覆刪除
  5. 古蹟能再次受到青睞

    或許
    也是另類觀光奇蹟
    台灣加油啦

    回覆刪除
  6. 呼~還好,還好~
    以前這樣寫都會被誤為在踢館
    不過也沒辦法,自己中文太爛,
    還好板主很強可以把它轉成專業用語

    昨天在恆春夜市聽到一則叫賣台詞:
    "來來來,電器商品原價1仟多,通通只要100元,
    還有海角七號女主角穿過的戲服..."
    (後面就聽不下去所以忘了她又說了什麼)
    當下...只想到...啊是有沒有洗???
    呵~~~~(嗯....怎突然覺得很A)

    回到主題...
    可能是因為總是亂槍打鳥方式在閱讀台灣傳統建築類書籍
    總覺得主題多偏重細部藝術表現的介紹,
    (最常聽到什麼巴洛克式...)
    閱讀下來總還是片片斷斷的
    不知這是否也影響到對它的認識...也是片片斷斷的

    但這些"細部"是否和時代背景、當時生活相關
    或是受什麼思潮影響??
    如果資訊傳遞上多點這些相關
    會不會就比較不會覺得文資和我們較有關呢???

    記得以前試著跟外國友人簡介民居建築式樣
    傳統啦,現代啦...
    結果人家第一句回問...什麼是所謂的"傳統"式
    嗯了半天,試著解釋,又被問到
    那跟中國式有何不同??
    同嗎!?但為何不叫中式? (我哪知,也素看書來的啊??)
    ......
    又扯遠了....
    個人經驗覺得或許文資推行資訊傳播方向也有問題??
    (至今,也還不知從皇帝到現在,中國建築形式又何不同,So...)

    回覆刪除
  7. 版主說先前有做過屏東地區民宅調查
    不知是否有調查過海角七號片中入鏡的民宅
    可以在此引用報告書中的資料介紹給大家認識!



    回覆刪除
  8. 版主:
    可否幫我把我前一篇轉為私密留言,我太心急沒有注意是開放的,
    上面留有我的聯絡方式,煩請幫我轉為私密留言,或是幫我移除留言,
    但邀請您擔任委員的事,請您撥冗回復我喔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曾敬淳

    回覆刪除
  9. ㄏ...
    從海腳七號到哈利波特什麼東西....
    這是我今天在辦公室聽到的...........
    阿杰老師你要寫這個阿...ㄏㄏ
    下次可以來個魔戒什麼的...^^

    p.s. 我也愛那句「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連我們教會聖誕節都要來一句了耶

    回覆刪除
  10. 哇~什麼報告書這麼神祕啊!?
    "密件"嗎??保存年限多久???....
    等到可公布或出版時,"我們的下一代"來得及吸收嗎??
    呵~~~

    板主大人...如果~~~您口述,
    啊偶們雜牌軍給它記錄下來po,算不算公開!? :p
    (聽說恆春鎮已應此熱潮成立導覽志工團了哩....)

    突然想到....真要依"巴洛克"原義來看台灣建築的話,
    那....在台灣建築評論者的眼裡...
    二戰後五O六O年代算是"啟蒙時期"=文藝復興
    頂樓鐵皮加蓋堪稱"巴洛克式"
    而加五彩霓紅燈閃燦的街區就是"洛可可"
    經濟起飛後用大面石材裝飾立面的建築算是"古典式"
    然後....
    這麼說會不會太毒!?...改私密留言好了
    (這種冷笑話大眾不宜,呵...)

    看到板大這些見解真覺台灣文資還是有希望的,
    就從您的鳳山做起如何??
    記得還少年在鳳山實習時...師父曾無意間帶我經過鳳山那個舊城區,
    感覺...很特別哩...雖然那時街道還挺雜亂的...
    好好堅持!加油!

    不是有心而是不得不看台灣建築書籍的局外人hc :<

    回覆刪除
  11. XD 噗...
    你的文章很好看阿
    很久以前就有看了說...
    不是暗樁拉.......


    回覆刪除
  12. 不管阿杰寫怎樣的文章,小弟都覺得描述的不需華麗的技巧卻能教給大家更多的東西。

    回覆刪除
  13. 順利的順利的利2009年1月19日 凌晨12:33

    我昨天去買世界遺產雜誌秋季號,才知道阿杰學長有在逢x大學當講師,呵呵。我覺得學長應該成立一個顧問公司直接給公部們建議,這樣的效果會大於在學校和部落格上做育英才,如果沒錢的話,應該可以向王文華的若水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呵呵。這樣才不會浪費你1/2輩子的功力,而且這應該是一門好生意,不要老是讓這行的畢業生畢業只能到事務所或是公務員,而是應該有一個兼容教育和商業的公司讓關心文資的畢業生可以就業拼經濟(離題了∼!!)楊董事長算是起了頭,但是目前我認為還只是教育跟推廣的性質(我很佩服他的拉),但是畢竟學長是真的專業領域的學者,又被我看得出來有商業頭腦,可以做到旅遊業出身的楊董做不到的事情(當然他有他的專業),說這麼多,學長評估一下拉,顧問公司有沒有商機阿?ps畢竟世遺學術界有您的老師了,應該不需要fu老第二,但是世遺企業界你就會是榮老第一∼∼呵呵

    回覆刪除
  14. 板主回覆:
    嘿啊

    後來想想星爺的長江七號與魏導的海角七號
    還真是兩部七號系列的佳片呢

    呵呵

    看來007要小心一點了:p

    回覆刪除
  15. 板主回覆:
    太讚了吧!!
    果然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哈哈
    開玩笑拉,台灣的更大更圓的
    只是台灣在這種課程安排上都過於保守又傳統
    要肩負保存與維護工作的專業人員
    若不能熟悉現代的材料與工具
    把這個時代的常民文化或特質加在文化遺產身上


    當然很難打動這個世代的民心
    海角七號真的點出了這個道理
    再平凡的劇本,只要貼近這個世代的人們之所需
    它就是潛力績優股

    再平凡的古剉,只要它的生活場域能夠與一般民眾的生活產生互動的故事
    它就會自動被保存下來,無須政府花大錢去指定什麼古蹟!!


    :p
    希望未來的國片導演多多找台灣道地的生活場景當拍片素材

    回覆刪除
  16. 板主回覆:
    對厚
    我都忘了你曾是在地人呢:P

    呵呵
    滿州鄉那個地方,真的給它純樸到不行的
    至少在我年輕的時候跑田調時
    那裡是很特別的
    現在也許這些老房子已經被大腸包小腸所團團圍住


    但這就是台灣人最喜歡操作,也最被甘願操作的行銷手法
    如同過往的蛋塔風潮,小饅頭風潮,甜甜圈風潮...
    台灣什麼都喜歡快速,即時,速食,...所以我們什麼都極度方便
    但也極度不珍惜任何的方便
    大家都忘了飲水思源,大家都忘了這些便利的背後
    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大家更不在乎這些風潮過後,對恆春能留下什麼?
    大家都自私的在消費自己從這部電影裡能得到的任何價值
    但我們卻不曾把眼光再看遠一點


    下個月的滿州鄉在哪裡?
    下半年的滿州鄉在哪裡?
    明年的滿州鄉在哪裡?


    每個台灣各鄉鎮的海角七號在哪裡?

    為什麼這部片給我的省思是我們的在地文化是什麼?
    但我去只看到大家去消費別人的在地文化
    而看不見自己的在地文化在哪裡....


    是啊

    我的鳳山在哪裡...........嗚!!

    回覆刪除
  17. 板主回覆:
    哈哈,我要先說聲,你這樣的回文方式,才是我喜歡的。
    在這裡沒有什麼門斧之別,文化遺產的專業與否,永遠都應該以常民語法為基礎
    所以您無須擔心拉,況且妳已經是這裡的老字號了
    歡迎繼續發表您的看法。


    再回到妳所談到的問題。
    以馬拉桑的小米酒來說,我最愛那句「千年傳統,全新感受!」
    這句Slogan真的是充份展現「傳統文化被有效傳承」的核心價值,試想想看,如果具有千年歷史的傳統文化,如果不讓它與這個世代發生關係與聯結,我們該如何去欣賞它的千年傳統?如果茂伯無法堅持著用它的那把老琴跟年輕人一起搞Roker,我們又如何能夠被他年輕的特質所感染?在我的觀點,任何古老的事物或傳統,都可以讓它與不同的世代激發出不一樣的創意聯結,也許是透過現代化的媒介,也許是透過各種不同的詮釋手段,也許像拍電影一樣的讓空間場域成為這個世代的人們可以聽得懂,看得懂的語言。這才是文化傳承最大的價值。

    然而,如妳所言,我們的「文化遺產政策」(如果政府單位有這個觀念的話)是否在短線操作文化資產的工作,我無法評價。但我卻可以就從最簡單的世界遺產潛力點這個計畫來看出我們的思維還是偏差的。很多人認為台灣應該要有世界遺產,當然,我也同意台灣有很多寶貝,如果能撇開國際政治現實,台灣應該要有機會參與世界遺產的競賽之列。但為什麼我們只會眼高手低的認為我們應該要有世界遺產,卻沒有人關心我們有沒有能力去養一個世界遺產?我們現在又用了多少的力氣在保護還不是世界遺產的文化遺產?我們花了多少心思在經營地方居民與文化遺產的關係?我們又花了多少預算在幫文化遺產的週邊鋪地磚換新衣,但卻連最基本的解說設施都做不好?我們有太多看起來應該有機會可以成為世界遺產的文化資產,但我們卻只能一直在空中踏步,卻不願意低下身來去營造最基本的居住環境與遺產場所,那麼,我們若真的有了一個世界遺產,那又如何?只不過是多了另一個阿嘉的家而已,不是嗎?

    所以,你的問號都很有意義,你所看到柏林的古蹟日為主題的導覽,那就是人家努力經營後的果實。國外的月亮真的沒有比較圓,但最可惜的是我們自己以為辦辦幾場研討會就可以有經營世界遺產的能力了,如果事情可以這麼簡單,那我們的文化遺產應該早就被世人所肯定了。

    從一個海角七號,的確可以衍生出很多的論述,但真的很想看到,在千百種論述形成之初,已經可以看見實踐未來的可能。

    回覆刪除
  18. 板主回覆:
    是啊

    這種事情
    照理說不該是奇蹟才對
    要愛台灣拉

    哈哈

    回覆刪除
  19. 板主回覆:

    哈,千萬別這麼想,任何網友在我這邊的意見回覆
    都是值得好好探討的議題(除了一些機器人廣告信以外…呵)

    您可真是有心人啊,還花閒暇時間在閱讀台灣傳統建築的書籍
    不過如妳所說,這些書很喜歡談建築裝飾的細部與構件
    無論是專業者會是非專業這的筆觸下
    這都是必備的文字內容,這也是我時常認為台灣的建築界普遍喜歡「精英」建築的思維
    常民建築或是較一般生活化,無太多裝飾語彙或是不起眼的「老宅」,就會顯得孤單、寂寞…
    不過這沒有對錯,因為這只是一種作者寫作下的「選擇」

    至於你所提到的「巴洛克建築」,哈,我的老師曾一直告誡我們
    台灣沒有巴洛克建築,因為台灣的建築史根本未曾經歷西方文藝復興運動之後的巴洛克時期
    也就是說,1624年荷蘭人來台灣後,並沒將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運動帶進台灣來
    台灣現在能看到的任何一棟看似西方建築風格的舊建築
    都是日治時期的日本建築師,在明治維新時期前往西方國家留學後
    看見那些西方的建築風格而認為是現代化與進步的象徵後,回到日本與台灣將其所見所聞
    在台灣實踐出來的結果,因此,嚴格來說,我非常贊成我的老師給我們的建議
    客觀的來說,這些台灣常脫口而出的巴洛克建築,應該要被改稱為「仿巴洛克建築」或是「仿西方歷史式樣建築」,這樣才能真正的呈現台灣並未在同時間出現在西方很熱鬧的巴洛克時期之中。

    這也是為什麼你念的書只能呈現片斷的,看起來好像「很建築專業」的知識,其實那些只不過是建築人在玩弄的專業用語罷了。但對於一般社會大眾來說,有何意義?who knows ?


    所以我會比較傾向認為,與其告訴我們這些建築的專業用語,不如告訴我們這些建築背後的形成原因,畢竟,長久以來,台灣的教育系統不太告訴我們「為什麼」以及「過程」,結果論的教育方式,讓我們都忘了自己是誰了,也忘了「思考為什麼」,這個文藝復興運動以降對於人類最大的啟示,只知道台灣的老街上有很多巴洛克建築,跟知道老街上的建築為什麼叫「巴洛克式」這兩者間是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


    所以啊,你比太多建築專業者有概念,你還知道瞭解時代背景與生活面的事情會對於文化遺產的保存有關係,這比起很多鄉土教學的老師,在國小孩童的面前談建築物的斗拱與垂花等構件來得有意義。

    所以啊,台灣的傳統建築是什麼?是不容易定義的,從原住民的住所到閩南式的合院建築,甚或是其他的建築式樣,台灣本來就是個多元文化的大集合場,何須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小的天地裡呢?

    我們的文化資產教育方向,我只覺得最該補強的是完整的教育體系,從小學生到大學,應該都要在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觀念,坦白說,與其要說服現在七八十歲的老先生或老太太古蹟保存的重要性,還不如現在就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文化傳承對於自己文化認同的重要性為何。

    回覆刪除
  20. 板主回覆:
    蔡建築師,你馬幫幫忙

    來這套
    哈哈哈

    滿州鄉我是沒做到拉
    我年輕時是做了東港鎮,恆春鎮,潮洲鎮.....

    但滿洲鄉有去過
    真的很樸實的地方就是了


    另外
    報告書的資料
    通常是無法這樣被登出的
    殘念囉

    回覆刪除
  21. 板主回覆:
    ok, 已回您信箱!!

    回覆刪除
  22. 板主回覆:
    哈哈哈


    原來....妳是楊理事長的暗樁唷
    哈,我都沒想到你是雜誌社的人哩


    挨唷,見笑了拉,邀稿的題目是從"海角七號到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拉
    哈................


    看了我都想笑
    還被你真說中了,我真的本想要把魔戒寫下去的
    但一時找不到我以前整理的資料就是了
    :p

    回覆刪除
  23. 板主回覆:
    你真的是太妙了


    若是如你所言,那樣去定義台灣的50-60年代的建築的話
    那還真的是挺屌的,哈哈

    關於報告書的事情,是這樣滴,基本上我們幫政府部門做的研究報告
    版權是屬於政府的, 過去大家所辛苦調查出來的建築普查報告書
    很多人也都認為應該要公開讓大家知道, 台灣各地的老房子有哪些值
    得保護,這當然是天下為公的世界才有辦法做到的


    無奈啊,無奈,台灣就是有一小部份的骯髒份子,往往在我們的報告書
    才剛出爐後,就按圖所驥的去這些老房子裡盜取古董傢俱與民藝品
    一車一車的將建築的構件與門窗都幹走賣給民藝店.....


    就是因為降,到最後只好通通不讓外人知道,這種因噎廢食的作法
    當然只會出現在目前我們沒有配套措施的文化遺產政策上


    我們無法像法國一樣,可以直接在網站上搜尋全台灣各地的歷史建築名單
    也無法在網路上直接看到某棟歷史建築內的精美傢俱或藝術品
    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去保護一般大眾的財產安全

    所以全台灣的建築普查資料在做過一輪後
    就把報告書都放在倉庫裡了,下一次再見到陽光時
    應該是不知何年何月了

    這更遑論建築普查應該是一種定期性的更新工作
    應該要能建立基本的測繪與調查人員
    隨時瞭解需要被保護的建築其狀態...


    總之,無奈的事很多
    但無奈之所以無奈
    就是我們對政府也只能無可奈何阿.....

    回覆刪除
  24. 板主回覆:



    那就要常來發言囉
    :p

    回覆刪除
  25. 板主回覆:
    哈,你也太客氣了吧!! 謝謝你的鼓勵拉, 真是害羞!! 應該說.......我也想華麗一點拉,無奈我的文筆也只有這個程度而已,所以.....你不甘棄嫌拉!! 哈, 謝謝囉

    回覆刪除
  26. 板主回覆:
    夭壽唷!!


    你這個順利,給我這樣回文唷
    哈哈哈,我不要當什麼老不老的拉,
    做好一個老師該做的事
    就是最大的價值了


    世界遺產研究只是我的嗜好而已
    沒有那麼利害拉
    任何只要願意查一下官方資料
    都可以做得比我還要更好


    世界遺產這個概念的應用當然不該只有這樣"介紹性"的作用而已
    它當然有其他各種可能
    你說的當然也是一種
    楊理事長在打拼的也是一種


    我還離專業差的遠拉
    要不是中文世界裡討論世界遺產的太少了
    我這裡應該很快就會被網路淹沒的


    歡迎你來
    下期世界遺產雜誌仍有我跟藍寶的一篇文章
    請繼續支持囉

    :p

    回覆刪除

Copyright © 。混沌。建築。 Urang-kur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