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歐洲文化首都」的十個關鍵字

 
文化才是歐洲的靈魂
 
序言
歐洲整合之父Jean Monnet曾說:「倘若歐洲共同體能重新開始,吾將由『文化』著手。」這句話揭櫫了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簡稱EU或歐盟)在經濟整合下的另一個新思維,同時也促使歐洲各國家開始思考歐洲意識的文化價值。不僅如此,現任歐盟執委會主席José Manuel Barroso也曾指出:「歐盟發展至這個階段,再也不能忽略文化層面了,我們應將文化視為歐洲『統合為一個整體的結構性要素』,他並強調在價值的階層體系中,文化的價值應置於經濟價值之上。」
 
2.        「歐洲文化之城」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3.        「歐洲文化首都」(The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4.        「文化2000計畫」(culture 2000)
5.        「歐洲文化公約」(European Cultural Charter
6.        「歐洲文化月」(European Culture Month
7.        「歐洲遺產日」(European Heritage Days
8.        「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9.        「世界遺產城市計畫」(World Heritage Cities Programme
10.     「城市行銷與觀光」(City Marketing and Tourism
 
1.「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1951年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開始,幾經各種不同階段的轉型與擴張後,原「歐洲經濟共同體」等各機構成員在19921月簽訂《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於是,「歐洲聯盟」(EU)整合了原有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共同體等機構成為一種新的「超國家組織」(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共同發展文化、外交及安全政策,加強司法及內政事務上的合作,截至目前為止共歐盟共有27個會員國,所以亦有人稱《馬斯垂克條約》為《歐洲聯盟條約》(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參考網站:http://europa.eu/
 
2. 歐洲文化城市(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歐洲文化城市」這個概念構想是由已逝的希臘文化部長Melina Mercouri1983年所提出,希望藉由「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對文化層面任務之推展,加強歐洲藝術家與知識份子間的溝通管道,並且希望藉由「歐洲文化城市」這個概念讓歐洲各國家的人民透過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分享,拉近歐洲人民的關係並進而營造出一股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歐洲共識」(European Consensus)。第一屆的「歐洲文化城市」便在1985年以希臘的雅典作為代表。同時,「歐洲文化城市」也可以算是《馬斯垂克條約》簽訂之前「歐洲共同體」的具體文化措施。
 
3.「歐洲文化首都」(The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西元1999年德國的威瑪市(Weimar)成為第一個「歐洲文化首都」。然而,「歐洲文化首都」的稱謂其實是取代了1985年開始的「歐洲文化城市」之名,原因是為了讓「歐洲文化首都」的活動成效更具特色與吸引力。負責主辦活動的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與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每年都會透過正式的遴選機制,決定出未來年度的當選城市名單。凡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的城市,都會極盡全力的將其城市的各種文化活力展現出來,舉凡音樂會、展覽、節慶活動等。同時,每個「歐洲文化首都」也必須要展現出該城市豐富的文化特質,並且要宣揚歐洲共同的文化價值,讓民眾廣泛參與,促進歐洲各國家與城市之間的文化交流,並鼓勵歐洲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的對話。2009年的「歐洲文化首都」是奧地利的林茲(Linz)與立陶宛的維爾紐斯(Vilnius)。
 
 
4.「文化2000(Culture 2000)
1992年《馬斯垂克條約》中的第128條明訂了「文化條款」,強調歐洲聯盟所必須具備的文化責任與合作組織。1997年《阿姆斯特丹條約》也在第151條中延續了《馬斯垂克條約》在文化層面上的精神,因此歐盟執委會在19985月提出了「文化2000」計畫(Culture 2000)藉以延續過去文化行動方案,例如:藝術類的「萬花筒計畫」(Kaleidoscope Program1996-1999)、圖書閱讀類的「亞里安計畫」(Ariane Program1997-1999)以及文化遺產類的「拉斐爾計畫」(Raphael Program1997-2000)。
「文化2000」計畫主要執行時間為2000年至2006年,其預算經費較往年大幅提高,希望藉由歐洲聯盟的全力支持,促進歐洲民眾對文化與歷史的對話與相互認知,並且重視對歐洲具重大意義的共同文化遺產,傳承文化遺產的保存能力等等。在這前提之下,「文化2000」計畫所支持的大型活動包括有:「歐洲文化遺產獎」、「歐洲現代建築獎」、「歐洲文化首都」、「歐洲遺產日」等等。
 
5.「歐洲文化公約」(European Cultural Convention
19541219由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所通過的《歐洲文化公約》是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成立之後,另一股強調文化價值方面的具體實踐。並且在歐洲理事會的積極運作下,持續檢視歐洲共同的文化政策與資源,有益於文化整合的措施以及跨文化互動的能力,並且期望藉此建構一個實質的「歐洲文化空間」(European cultural space)。《歐洲文化公約》以及《阿姆斯特丹條約》第151條均在追求歐洲文化的整體多元價值以及歐洲共同的文化遺產。目前全世界已有49個國家簽署《歐洲文化公約》。
 
6.「歐洲文化月」(European Culture Month
由於1985年開始舉辦的「歐洲文化城市」(European City of Culture)十分成功,且大量的觀光活動也帶動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因此吸引許多當年並非歐盟會員國的中東歐國家之羨慕。1990年,歐洲聯盟為了仿傚「歐洲文化城市」的概念及想法,提出了「歐洲文化月」的計畫。這個計畫與「歐洲文化城市」的實施方式有些類似,且參加的對象為不限於歐盟會員國的歐洲城市,舉辦活動的時間約一個月。波蘭的克拉科夫(Cracow)便於1992年被選為首屆歐洲文化月的舉辦城市。歐洲文化月對於歐盟而言最大的收獲是讓西歐國家進一步認識中歐與東歐國家的文化,而且爭取中歐與東歐國家對於歐洲整合的認同,這也間接影響中歐與東歐國家日後積極爭取進入歐盟。
 
7.「歐洲遺產日」(European Heritage Days
「歐洲遺產日」源於歐洲理事會主管建築遺產(architectural heritage)事務的部長級會議在1985103於西班牙格瑞納達舉行會議時所提出來的初始概念。主要是因為法國文化部長認為1984年在法國境內所舉辦的「Monuments Open Doors」活動應該要擴及到其他歐洲國家。因此在他建議之後,陸續受到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馬爾他等國家的響應,因此在1991年由歐洲理事會發起,並且在1999年獲得歐洲執行委員會贊助而共同執行歐洲遺產日活動。參與「歐洲遺產日」的國家必須簽署《歐洲文化公約》之後才能正式加入歐洲遺產日的活動,在每年的八月底到九月底之間的週末,由各個國家自訂活動日期,強調開放平常較不易參觀的文化遺產場所、博物館、考古遺址等等,透過免費入場或是採取門票優惠折扣的方式,希望增加民眾接近地方文化資產的機會、認識地方文化。
 
 
8.「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藉此公約來保護全世界具有「傑出普世性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因此依據《世界遺產公約》的標準所登錄的世界遺產均被納入「世界遺產名錄」(World Heritage Lists)之中。然而,鑑於「世界遺產名錄」中具有多達800多處遺產場所,為了大眾化的詮釋之所需,往往可以再依據實際的遺產場所性質或特色再逕行分類成各種形態的遺產類型,例如:城市(City)、工業遺產(Industrial Heritage)、近代遺產(Modern Heritage)、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scapes等等。
全世界目前共有878處世界遺產,分佈在145個締約國,其中有679個文化遺產,174個自然遺產以及25個複合遺產。
 
參考網站:http://whc.unesco.org/
 
9. 「世界遺產城市計畫」(World Heritage Cities Programme
「世界遺產城市計畫」是世界遺產中心最近所提出的城市保存與維護構想。在諸多世界遺產大眾化的分類下,「城市」是其中一種豐富且多樣的遺產類型。這些為數多元的城市遺產也替都市遺產維護工作增添了不少動力,導致「世界遺產城市」這個概念也開始受到關注。「世界遺產城市計畫」的建立是為了協助締約國去保護與維護他們的都市遺產,就像城市的常態性的基礎設施、住宅以及大眾服務系統的需求,都是基於成長或是未來的發展而存在。因此世界遺產城市計畫主要是針對歷史性城市與城市中心在面對現代化與投資需求時,如何適切地在堅守歷史性與自明性(identity)特質的概念下面對各種恆常的挑戰。此外,「世界遺產城市組織」(Organization of World Heritage Cities, OWHC)的存在與運作,則是另一種城市與城市之間交流的國際管道。
 
10. 「城市行銷與觀光」(City Marketing and Tourism
在「文化觀光」(Cultural Tourism)的趨勢帶動下,無論是世界遺產的盛名所帶來的觀光產值,或是任一歷史城市所展現的文化深度與內涵,一個城市的行銷工作往往牽動著觀光產業的信息脈動。在地球村的概念下,若能掌握一個城市的自明特質,往往可以藉由各種行銷手段帶動文化經濟市場的成長。如同「世界遺產城市」或「歐洲文化首都」所帶來的巨大效應般,這兩個世界知名的品牌標籤若同時加諸在一個城市身上,該城市的行銷與觀光成效將可以想見。目前,同時是以「城市」概念列名世界遺產,且又是歐洲文化首都的城市,幾乎都是先登錄為世界遺產後,才再拿下歐洲文化首都的美譽,全世界目前包括有:西班牙的薩拉曼卡(Salamanca)(1988 / 2002)、英國的利物浦(Liverpool)(2004 / 2008)、盧森堡的盧森堡(Luxembourg)(1994 / 2007)、奧地利的格拉茲(Graz)(1999 / 2003等,均為難得一見的文化城市。
 
 
以上文字同步刊載於:
榮芳杰,2009,〈「歐洲文化首都」的10個關鍵字〉《Traveler LUXE旅人誌》,第46期,三月號,pp.66-69,台北: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6 則留言:

  1. 阿杰老師你好

    我三不五時都會上來充實一下知識,謝謝老師先
    有一個小小冒昧請求,那個世界遺產雜誌的連結已經變更了
    可否更正為http://www.worldheritage.tw

    謝謝囉

    楊方

    回覆刪除
  2. 文化在經濟發展優先地情勢下
    還能如此被發覺重視及優先考量
    真的很好~~
    將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
    城市內涵真的更繽紛豐富
    以前大學作業有探討到文化經濟
    但誰會領先於前那時沒結論
    但是趨勢所在...
    看到歐洲有計畫的如此作法
    長遠性的遠瞻性
    值得台灣學習~~
    內容很豐富喔~~

    回覆刪除
  3. 我大學學的是新聞ㄝ~~
    所以只能以當時學的及涉入討論的議題講...
    文化經濟結合的例子很多
    電影就是很鮮明的例子(好萊塢...連日韓劇都算)
    而當時還談到其對它國文化與民族認同的影響力(新聞都較批判)
    甚至飲食廣義都可納入文化經濟(異國料理)
    因飲食文化也是一種文化消費(如星巴克)
    還有節慶活動也算是喔
    當時還從英國的亞維儂探討至台灣各地推動的節慶活動
    但當時談的不是如何結合文化與經濟
    是略有談到 但是省思其結合後的影響
    但文化消費已是新的消費型態(如左岸咖啡的廣告就是將文化意識型態納入)
    左岸取名緣由是法國的左岸(象徵人文)
    若將大學所學的文化經濟看建築
    建築其實也是一種文化
    表徵 內涵都有(人們活動)
    不論古蹟或現代建築(101 杜拜 龍山寺 羅馬競技場)
    都可帶來觀光的人潮
    也推展民族文化
    而近期的結合例子
    北京奧運就是一個案例吧(我覺得)
    新建築跟奧運(透過奧運行銷中國文化)
    但北京應該保留下多一點胡同~我覺得
    所以文化資產很重要 這是真的
    但進步也很重要(所以都市更新也很重要~哈)
    新與舊同時併存
    我覺得是最佳的進展狀態
    內涵豐富 文化經濟便會平衡
    我覺得啦~~
    你覺得呢?
    不好意思亂講
    所以用私密留言...

    回覆刪除
  4. 板主回覆:
    楊理事長,您客氣了!!


    知識總是不斷的在流動著:P
    彼此可以相互研究囉
    呵呵


    我才應該要不好意思
    雜誌的聯結更改了我都沒發現
    我已經更改完畢

    謝謝您的提醒唷
    :p

    回覆刪除
  5. 板主回覆:
    謝謝您的鼓勵!!


    文化經濟在現代的社會脈絡裡已經是隨處可見的潮流了
    經濟學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學科
    可惜建築系的學生都跟經濟脈動連動極低


    文化經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或許可以多多聊聊囉:p

    回覆刪除
  6. 板主回覆:
    嘿嘿嘿


    您客氣了拉
    你寫的很好
    所謂的文化經濟對我來說
    就是一藉由許多的文化資源所創造出來的一種經濟體
    文化之所以吸引人
    是因為它隱藏了許多過去與未來的故事
    文化資產當然也是其中一大類


    台灣真的是多元文化的好所在
    要好好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其實最該去思考的是如何把我們的文化再深根


    很開心您願意貢獻這麼多心得在我這小小的園地了
    以後不用客氣用私密留言的

    一起分享心得吧

    :p


    有空常來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