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歐洲文化首都」的十個關鍵字

 
文化才是歐洲的靈魂
 
序言
歐洲整合之父Jean Monnet曾說:「倘若歐洲共同體能重新開始,吾將由『文化』著手。」這句話揭櫫了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簡稱EU或歐盟)在經濟整合下的另一個新思維,同時也促使歐洲各國家開始思考歐洲意識的文化價值。不僅如此,現任歐盟執委會主席José Manuel Barroso也曾指出:「歐盟發展至這個階段,再也不能忽略文化層面了,我們應將文化視為歐洲『統合為一個整體的結構性要素』,他並強調在價值的階層體系中,文化的價值應置於經濟價值之上。」
 
2.        「歐洲文化之城」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3.        「歐洲文化首都」(The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4.        「文化2000計畫」(culture 2000)
5.        「歐洲文化公約」(European Cultural Charter
6.        「歐洲文化月」(European Culture Month
7.        「歐洲遺產日」(European Heritage Days
8.        「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9.        「世界遺產城市計畫」(World Heritage Cities Programme
10.     「城市行銷與觀光」(City Marketing and Tourism
 
1.「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1951年的「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開始,幾經各種不同階段的轉型與擴張後,原「歐洲經濟共同體」等各機構成員在19921月簽訂《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於是,「歐洲聯盟」(EU)整合了原有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共同體等機構成為一種新的「超國家組織」(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共同發展文化、外交及安全政策,加強司法及內政事務上的合作,截至目前為止共歐盟共有27個會員國,所以亦有人稱《馬斯垂克條約》為《歐洲聯盟條約》(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參考網站:http://europa.eu/
 
2. 歐洲文化城市(European City of Culture
「歐洲文化城市」這個概念構想是由已逝的希臘文化部長Melina Mercouri1983年所提出,希望藉由「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對文化層面任務之推展,加強歐洲藝術家與知識份子間的溝通管道,並且希望藉由「歐洲文化城市」這個概念讓歐洲各國家的人民透過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分享,拉近歐洲人民的關係並進而營造出一股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歐洲共識」(European Consensus)。第一屆的「歐洲文化城市」便在1985年以希臘的雅典作為代表。同時,「歐洲文化城市」也可以算是《馬斯垂克條約》簽訂之前「歐洲共同體」的具體文化措施。
 
3.「歐洲文化首都」(The 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
西元1999年德國的威瑪市(Weimar)成為第一個「歐洲文化首都」。然而,「歐洲文化首都」的稱謂其實是取代了1985年開始的「歐洲文化城市」之名,原因是為了讓「歐洲文化首都」的活動成效更具特色與吸引力。負責主辦活動的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與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每年都會透過正式的遴選機制,決定出未來年度的當選城市名單。凡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的城市,都會極盡全力的將其城市的各種文化活力展現出來,舉凡音樂會、展覽、節慶活動等。同時,每個「歐洲文化首都」也必須要展現出該城市豐富的文化特質,並且要宣揚歐洲共同的文化價值,讓民眾廣泛參與,促進歐洲各國家與城市之間的文化交流,並鼓勵歐洲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的對話。2009年的「歐洲文化首都」是奧地利的林茲(Linz)與立陶宛的維爾紐斯(Vilnius)。
 
 
4.「文化2000(Culture 2000)
1992年《馬斯垂克條約》中的第128條明訂了「文化條款」,強調歐洲聯盟所必須具備的文化責任與合作組織。1997年《阿姆斯特丹條約》也在第151條中延續了《馬斯垂克條約》在文化層面上的精神,因此歐盟執委會在19985月提出了「文化2000」計畫(Culture 2000)藉以延續過去文化行動方案,例如:藝術類的「萬花筒計畫」(Kaleidoscope Program1996-1999)、圖書閱讀類的「亞里安計畫」(Ariane Program1997-1999)以及文化遺產類的「拉斐爾計畫」(Raphael Program1997-2000)。
「文化2000」計畫主要執行時間為2000年至2006年,其預算經費較往年大幅提高,希望藉由歐洲聯盟的全力支持,促進歐洲民眾對文化與歷史的對話與相互認知,並且重視對歐洲具重大意義的共同文化遺產,傳承文化遺產的保存能力等等。在這前提之下,「文化2000」計畫所支持的大型活動包括有:「歐洲文化遺產獎」、「歐洲現代建築獎」、「歐洲文化首都」、「歐洲遺產日」等等。
 
5.「歐洲文化公約」(European Cultural Convention
19541219由歐洲理事會(Council of Europe)所通過的《歐洲文化公約》是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成立之後,另一股強調文化價值方面的具體實踐。並且在歐洲理事會的積極運作下,持續檢視歐洲共同的文化政策與資源,有益於文化整合的措施以及跨文化互動的能力,並且期望藉此建構一個實質的「歐洲文化空間」(European cultural space)。《歐洲文化公約》以及《阿姆斯特丹條約》第151條均在追求歐洲文化的整體多元價值以及歐洲共同的文化遺產。目前全世界已有49個國家簽署《歐洲文化公約》。
 
6.「歐洲文化月」(European Culture Month
由於1985年開始舉辦的「歐洲文化城市」(European City of Culture)十分成功,且大量的觀光活動也帶動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因此吸引許多當年並非歐盟會員國的中東歐國家之羨慕。1990年,歐洲聯盟為了仿傚「歐洲文化城市」的概念及想法,提出了「歐洲文化月」的計畫。這個計畫與「歐洲文化城市」的實施方式有些類似,且參加的對象為不限於歐盟會員國的歐洲城市,舉辦活動的時間約一個月。波蘭的克拉科夫(Cracow)便於1992年被選為首屆歐洲文化月的舉辦城市。歐洲文化月對於歐盟而言最大的收獲是讓西歐國家進一步認識中歐與東歐國家的文化,而且爭取中歐與東歐國家對於歐洲整合的認同,這也間接影響中歐與東歐國家日後積極爭取進入歐盟。
 
7.「歐洲遺產日」(European Heritage Days
「歐洲遺產日」源於歐洲理事會主管建築遺產(architectural heritage)事務的部長級會議在1985103於西班牙格瑞納達舉行會議時所提出來的初始概念。主要是因為法國文化部長認為1984年在法國境內所舉辦的「Monuments Open Doors」活動應該要擴及到其他歐洲國家。因此在他建議之後,陸續受到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馬爾他等國家的響應,因此在1991年由歐洲理事會發起,並且在1999年獲得歐洲執行委員會贊助而共同執行歐洲遺產日活動。參與「歐洲遺產日」的國家必須簽署《歐洲文化公約》之後才能正式加入歐洲遺產日的活動,在每年的八月底到九月底之間的週末,由各個國家自訂活動日期,強調開放平常較不易參觀的文化遺產場所、博物館、考古遺址等等,透過免費入場或是採取門票優惠折扣的方式,希望增加民眾接近地方文化資產的機會、認識地方文化。
 
 
8.「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藉此公約來保護全世界具有「傑出普世性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因此依據《世界遺產公約》的標準所登錄的世界遺產均被納入「世界遺產名錄」(World Heritage Lists)之中。然而,鑑於「世界遺產名錄」中具有多達800多處遺產場所,為了大眾化的詮釋之所需,往往可以再依據實際的遺產場所性質或特色再逕行分類成各種形態的遺產類型,例如:城市(City)、工業遺產(Industrial Heritage)、近代遺產(Modern Heritage)、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scapes等等。
全世界目前共有878處世界遺產,分佈在145個締約國,其中有679個文化遺產,174個自然遺產以及25個複合遺產。
 
參考網站:http://whc.unesco.org/
 
9. 「世界遺產城市計畫」(World Heritage Cities Programme
「世界遺產城市計畫」是世界遺產中心最近所提出的城市保存與維護構想。在諸多世界遺產大眾化的分類下,「城市」是其中一種豐富且多樣的遺產類型。這些為數多元的城市遺產也替都市遺產維護工作增添了不少動力,導致「世界遺產城市」這個概念也開始受到關注。「世界遺產城市計畫」的建立是為了協助締約國去保護與維護他們的都市遺產,就像城市的常態性的基礎設施、住宅以及大眾服務系統的需求,都是基於成長或是未來的發展而存在。因此世界遺產城市計畫主要是針對歷史性城市與城市中心在面對現代化與投資需求時,如何適切地在堅守歷史性與自明性(identity)特質的概念下面對各種恆常的挑戰。此外,「世界遺產城市組織」(Organization of World Heritage Cities, OWHC)的存在與運作,則是另一種城市與城市之間交流的國際管道。
 
10. 「城市行銷與觀光」(City Marketing and Tourism
在「文化觀光」(Cultural Tourism)的趨勢帶動下,無論是世界遺產的盛名所帶來的觀光產值,或是任一歷史城市所展現的文化深度與內涵,一個城市的行銷工作往往牽動著觀光產業的信息脈動。在地球村的概念下,若能掌握一個城市的自明特質,往往可以藉由各種行銷手段帶動文化經濟市場的成長。如同「世界遺產城市」或「歐洲文化首都」所帶來的巨大效應般,這兩個世界知名的品牌標籤若同時加諸在一個城市身上,該城市的行銷與觀光成效將可以想見。目前,同時是以「城市」概念列名世界遺產,且又是歐洲文化首都的城市,幾乎都是先登錄為世界遺產後,才再拿下歐洲文化首都的美譽,全世界目前包括有:西班牙的薩拉曼卡(Salamanca)(1988 / 2002)、英國的利物浦(Liverpool)(2004 / 2008)、盧森堡的盧森堡(Luxembourg)(1994 / 2007)、奧地利的格拉茲(Graz)(1999 / 2003等,均為難得一見的文化城市。
 
 
以上文字同步刊載於:
榮芳杰,2009,〈「歐洲文化首都」的10個關鍵字〉《Traveler LUXE旅人誌》,第46期,三月號,pp.66-69,台北: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98年度獎助博碩士生研撰文化資產相關學位論文申請計畫獎助名單

類別
姓名
申請獎助計畫名稱
博士01
張志成
建築類文化資產修復技術規範之研究-以台灣傳統廟宇類古蹟修復探討為例
碩士01
吳若瑩
/感地誌:從一個公娼館的保存看大稻埕的性產業地景
碩士02
李祖迪
台灣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及再利用之政策研究
碩士03
陳文東
地方文化創意產業的開展-以南投縣竹山鎮發展「竹」文化商品為例
碩士04
范凱錚
台灣鐵道地方支線產業體驗模式之研究
碩士05
李沛融
苗栗海線地區傳統民居營造行為之研究-以在地匠師李元興為例
碩士06
楊佳燕
文化資產審議與正當法律程序-以古蹟指定及歷史建築登錄為例
碩士07
趙仁志
應用經濟附加價值管理於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績效評估
碩士08
王雪芬
台北市迪化街長形連棟街屋棟數組合耐震補強之研究
碩士09
陳定萱
傳統灰漿與近現代灰漿之配比分析方法研發
碩士10
羅世松
鐵路局台北機廠鐵道產業遺產之調查研究
碩士11
黃芳琪
從月桃編器物看西魯凱族工藝文化的表達
碩士12
梁朝貴
從生態旅遊觀點探討花東鐵道台東段空間之再生
碩士13
楊惠如
台灣客家獅之研究
碩士14
劉莉錡
從建築物立面觀點探討哈瑪星歷史街區之都市設計準則


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國際會議訊息】世界遺產與文化多樣性:大學教育的挑戰

【國際會議訊息】世界遺產與文化多樣性:大學教育的挑戰
World Heritage and Cultural Diversity
Challenges for University Education



世界遺產中心這幾年來陸續與全世界幾個國家,例如:日本、愛爾蘭、德國…等大學合作開設「世界遺產研究」的研究所學程。其中,位在德國東部的BTU Cottbus將在20091023-25日舉行一場與世界遺產教育有關的國際研討會。其中,該會議在1023日下午四點舉行開幕式後,將在傍晚17:20-18:00間,邀請現任ICCROM的主任Mr. Mounir Bouchenaki進行一場專題演講,講題為「世界遺產與文化多樣性:大學教育的挑戰」。
 
這次會議主要是針對四個主要專題(panel)徵稿,分別是:
1.        Interdependencies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Diversity
2.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ynamics through Migration
3.        Politics and (In)Justice in Relation to World Heritage
4.        Cultural Landscapes
此外,有別於其他會議論文的徵稿模式,此次會議內容採更細膩的區分子題(見文後表格),分別是"Bodies""Sites""Routes""Streams""Spaces""Webs"這六大非常有趣的子概念,藉由矩陣式的交互對照,呈現出更聚焦的議題論述。
 
 
會議徵稿重要日期:
‧摘要稿截止日(Deadline for abstracts
1 June 2009
2009/06/01之前將500字以內的摘要稿寄到conference.whs@tu-cottbus.de
 
‧摘要審核通知日(Notification for acceptance
15 July 2009
投稿者將在2009/07/15之前收到稿件審核通知結果。
 
‧(會議簡報內容繳交截止日)Deadline for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1 October 2009
發表者須準備15分鐘以內的ppt或文字檔案簡報內容,在2009/10/01前繳交到conference.whs@tu-cottbus.de
 
‧全文繳交截止日(Deadline for final articles
15 November 2009
發表者須準備5000字以內的全文,在2009/11/15前繳交給大會,以便將會議內容出版。
 
The UNESCO Chair in Heritage Studies at Brandenbur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pleased to host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Heritage and Cultural Diversity – Challenges for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event is being co-organised by the German Commission for UNESCO and is scheduled to take place in Cottbus from 23-25 October 2009. The conference patrons are the UNESCO Word Heritage Centre and the Federal 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 Germany.
The conference aims to discuss in which way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cultural diversity can be protected by international legal instruments and how such instruments may achieve this. Another aim is to connect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diversity with existing and future World Heritage sites.
Four panels will discuss the topics outlined below.
·                       How can the diversity of World Heritage be strengthened and how can new dimensions be developed for defining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                       To what extent are new instruments like the UN’s Millennium Declaration and the 2007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taken into account in actual practice?
·                       How can university education be enriched by World Heritage and its diversity?
 
Panel 1
Interdependencies of Cultural and Religious Diversity
Panel 2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ynamics through Migration
Panel 3
Politics and (In) Justice in Relation to World Heritage
Panel 4
Cultural Landscapes
"Bodies"
Rituals / song
Oral / visual cultures
Property rights / restitution / Human Rights
Indigenous interpretations of Cultural Landscapes
"Sites"
Sites / places formed by religion
Centres of technological and media revolutions (book printing, digital revolution)
Auschwitz / Robben Island
Urban and industrial landscapes
"Routes"
Pilgrim routes
Trade routes / sea routes / railroads
Slave routes
Landscapes used by nomadic populations
"Streams"
Crusades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rough migration
Flight / displacement / exile
River landscapes
"Spaces"
Tolerance and diversity
Cultural spaces influenced by writing
Conflict and post-conflict spaces
Organic and planned Cultural Landscapes
"Webs"
Religious networks
Globalised networks
Criminal networks
Agro-industrial landscapes, (post-) mining landscapes
 
 
【會議相關資料下載】:
會議行程
官方網站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台灣女性建築師作品之旅

拜某單位邀稿之賜,我決定自費且認真的實地踏勘了全台幾處重要的女性建築師作品,趁著春假時分,好好的向台灣的女性建築師致敬一番。一連三、四天的行程,非常有趣,一下子感受到山裡面小朋友學習環境的自由氣氛,一下子又掉到都市裡監獄式管理的學習氛圍,兩者之間的落差讓我非常難適應。雖然無法將所有台灣女性建築師的作品一網打盡,但這次的行程也讓我看見了女性建築師在某些設計觀點與實踐上的細膩。最開心的莫過於殺到了新店的花園新城後,狂拍修澤蘭建築師的「新城教會」外觀,正在感嘆大門深鎖的教堂無法入內體驗的遺憾時,一個不小心的在教會人員的安排下,再加上電話那頭陳牧師的首肯下,特別為我開啟了教堂大門入內攝影,並且還開啟所有的室內燈光,當下,真是感動到一個不行。總之,這趟行程真的是滿載而歸。相關文章,敬請期待後續報導。

 
此次探訪案例:
前台北師院(現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修澤蘭
台北市光復國小/修澤蘭
台北市景美女中/修澤蘭
南投中興新村內,前「台灣新生報」文化服務中心(現為耶斯列花園餐廳)/修澤蘭
台北新店「花園新城」及「新城教會」/修澤蘭
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現為歐美所圖書館)/王秋華與古德曼
南投縣信義鄉潭南國小/姜樂靜
南投埔里育英國小/李綠枝
南投縣仁愛國中921震災校舍重建工程/姜樂靜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宿舍學齊與儒齋/姜樂靜與趙力行
台中市聖母聖心修女會/姜樂靜
台中市台中女中校門口及圍牆設計/修澤蘭
高雄市高雄女中圖書館/修澤蘭
臺南市家齊女中忠孝樓拆除重建工程/姜樂靜
南投縣潭南天主堂設計/姜樂靜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張清華與郭英釗
新竹建功國小向陽樓新建工程/張清華與郭英釗
新店高中學生活動中心/戴嘉惠




南投縣潭南天主堂設計/姜樂靜



南投埔里育英國小/李綠枝


南投中興新村內,前「台灣新生報」文化服務中心(現為耶斯列花園餐廳)/修澤蘭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宿舍學齊與儒齋/姜樂靜與趙力行


新竹建功國小向陽樓新建工程/張清華與郭英釗


新店市景美女中圖書館/修澤蘭


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現為歐美所圖書館)/王秋華與古德曼


台北新店「花園新城」內的「新城教會」/修澤蘭


教育部九十八年公費留學考試【建築、文化資產、文化產業類】

教育部九十八年公費留學考試【建築、文化資產、文化產業類】
一般公費留學學門、研究領域、留學國家、預定錄取名額及應考專門科目表
編號
學門
研究領域
留學國家
預定錄取名額
應考專門科目
115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經營、流行文化產業管理、娛樂產業管理
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
1
藝術管理學
文化資產保護
116
文化產業
表演藝術行銷
美國、英國、法國
1
各國文化政策
表演藝術管理與行銷
117
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保存、文化研究、文物修護
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
1
藝術管理學
文化資產保護
118
文化資產
文化資產鑑價機制
美國、英國、法國
1
各國文化創意產業政策
財務管理與智慧財產權相關法規
119
文化資產
文物維護修復、文化資產管理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
1
世界文化史
博物館管理
120
都市、景觀與建築
永續建築、永續環境、永續都市
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
1
永續建築與都市概論
敷地計畫
121
歷史建築保存與維護
歷史建築修護技術、
歷史建築再利用
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
1
歷史建築維護概論
歷史建築之構造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