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遷」(Global Climate Change)與文化遺產
上圖為高屏溪上的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
這篇文章的確是稍候有稍的久了一點…。
一方面是工作較忙,一方面是這個議題有許多資料待閱讀,不過是一個好的開始,也許日後可以再多寫些心得。
這些日子,全台灣都在為莫拉克颱風所造成的災情而擔心與努力救災,此時此刻,再大的天災似乎都不敵人禍所帶來的傷害與影響。依據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的官方新聞指出:「經調查,各縣市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所需搶救及復建經費,計達新台幣4億9,500萬元。此次颱風帶來的文化資產災損,是繼九二一大地震以來最嚴重的災情,計有六處國定古蹟、十一處縣定古蹟、十四處歷史建築、二處聚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其中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高雄端因高屏溪溪水暴漲,致沖毀桁架及座墩各乙座之情形最為嚴重,而縣定古蹟台南縣麻豆總爺糖廠,淹水近一層樓高,亦造成木造建築泡水,木地板毀損與內部木槢牆面嚴重污損。此外,莫拉克颱風也造成屏東縣國定古蹟恆春古城西門北側版築牆塌陷,以及高雄縣縣定古蹟鳳山縣城平成砲台牆基破損掏空;另國定古蹟高雄市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中都唐榮磚窯廠)與高雄縣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亦有牆體傾倒與屋頂毀損漏水等狀況。」
上述這些災情,當然無法和南部多處鄉鎮的村落災情相提並論,畢竟保障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政府最基本的工作,但若真實的探究台灣的文化資產在面對無論是天然災害或是人為災害的反應能力時,其實是非常值得我們打上一個問號?人為災害的部份,我在這兒就不贅述了,因為那是社會價值觀以及保存教育的問題,再加上人為的破壞,本就應該用法治解決,所以這部份留給警察傷腦筋好了。但在天然災害的部份,就很棘手了。
最近,我剛好在收集一些跟氣候變遷有關的資料,也正巧讀到了八月份的「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專題報導,封面故事正好談及義大利威尼斯的水患之苦。該專題報導也提到,現在的威尼斯「…觀光氾濫。威尼斯2007年的居民有6萬人,而同年的觀光客人數則是2100萬。」除了水的問題外,人的問題也沒多好解決。
另一本,《關鍵時刻:氣候變遷‧台灣準備》一書則是新上架的書,主要是將一場研討會的專家討論議題轉成書籍出版。這一連串的氣候變遷課題,也彷彿變成了一場新的研究領域,但是再多的研究、再多的討論,究竟能否替我們的土地與資產,做到最好的保護?
雖然,我不是氣象學出身,更不是什麼防災專家,但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就如同前述所提到的研討會一樣,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總得站在跨領域的角度幫幫我們的政府想些解決之道。從國土規劃、地理資訊系統、監測系統、水利工程…等,我們似乎得在這些龐大的知識體系下,建立一些關係,才能真的讓身處在地球上的我們,瞭解到我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開始要接受地球反噬的地步了。
文化遺產跟人民的生命財產比較起來,當然無法用單純的價值體系去決定孰高孰低,但是在面對氣候變遷對我們生活環境的各種影響層面時,我認為還是得將文化資產的保護或預防課題納入討論之中,雖然據我所能掌握的資料顯示,在眾多未來台灣針對氣候變遷的相關政策計畫上,其實是缺少文化資產保護這方面的行動,但若借重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經驗,則可以發現我們不僅需要加快腳步,同時也必須要漸漸改變心態。
舉例來說,曾經將澎湖中社村列為世界百大瀕危遺產的World Monument Fund也同樣在關切這議題,透過http://www.wmf.org/climate.html這個專屬網頁的訊息,可以看到包括加拿大的Herschel Island、印度的Leh Old Town、坦尚尼亞的Kilwa Historic Sites…等例子都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衝擊。不僅如此,2008年10月開始,歐洲新成立的「歐洲研究網絡計畫」(NET-HERITAGE),官方網站http://www.netheritage.eu/about.html也開始透過十四個歐洲國家的文化遺產保護單位進行跨國的合作,他們也開始關注氣候變遷對有形文化遺產的影響。其實還有很多的各國案例正在進行中,明年文資總處據側面瞭解應該也會有一個國際研討會是針對文化遺產與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屆時也許可以讓台灣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往更積極的方向前去。
祝福,台灣。
【可供下載的參考文件】
‧世界遺產中心的氣候變遷專題
‧台灣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要架構與未來發展重點
‧義大利的諾亞方舟計畫
"Global Climate Change"......
回覆刪除這個詞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陌生,
因為最近Tourism Planning Development就在學這方面的知識.
為何是在TPD學嘛......
我就沒去多想,
可能link到城市規劃或發展那個方面吧.
天災往往難以避免,
要去努力保存每一樣有可能在下一秒消失的文物,
真的很不容易...... ="=
消失了或光輝不再......
心疼啊~~~
啊,....
回覆刪除都過了2個多月了
緊急措施做到什麼程度?
轉眼年度核銷期限就要到了...
災害應變計畫有下文了嗎??
目前似乎只看到文化重建草案什麼的...
然後呢???
要錢之前,基礎安全措施,調查投入了沒啊!!!??
該不會是連這也要先編錢!!??(也對.... Orz)
現在這機制到底誰在主導!?
地方(依...應變處理辦法)or中央(依文資法)?
路人甲只能捐錢、當"人力志工"&祈福嗎?
真是讓人擔憂....
這是私人回應
回覆刪除板主回覆:
回覆刪除"Global Climate Change"......已是現在各領域的顯學了
所以放在你們那邊還算是正常
要你們關注的原因
也是為了讓你們知道你們在觀光場域的相關活動
都是以文化或自然遺產為主要核心
這些核心價值若因為氣候變遷而毀於一旦
當然你們觀光產業就可以打包回家吃自己了
所以瞭解這個議題並且廣為宣導是有必要的囉:)
板主回覆:
回覆刪除好久不見你出現拉!!
哈
您的問題,...我現在才發現身為主管單位的一份子,我還真難回答...
所以.... , 有機會再私下討論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