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中國發佈了最新一批的無形文化遺產名單,累積的清單已經多達千筆,每每見到中國在文化遺產方面的新聞與政策,心裡就老是覺得激動與憤憤不平,為什麼身處台灣的我們遲遲不見政府部門重視我們自家的文化遺產,「愛台灣」一詞每個人是喊的震天價響,但執行力卻有如牛步化的緩慢。所以,我還是很不甘願的把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整理一下給大家看看,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生活週遭有很多的寶貝,都應該及早做保存式的記錄或傳承,看似平凡的生活是很容易變成歷史記憶的,一個不留神,當你想要再現真實的生活時,也許會驚覺怎麼不早點做好保護工作。
「人類口述和無形遺產的傑作」(Masterpieces of the 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的評選工作是從2001年開始的,每兩年一次,2001年宣佈了第一批19項「人類口述和無形遺產的傑作」,2003年宣佈了第二批共28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在2003年公佈了《無形文化遺產保護公約》(The 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希望透過「人類口述和無形遺產的傑作」的運作,能夠在2009年9月如期的公佈第一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無形文化遺產名錄」(UNESCO’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s)。
事實上,世界上只要是重視自家文化遺產的國家,均紛紛開始針對無形文化遺產(也有人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相關工作,同時也透過國際事務的活動交流,成立了各種研究中心進行實質的保存行動,日本的無形文化財表現的就極為優異,可惜的是我們還是沒有太多積極的作為,另一方面,教科文組織已經公佈幾批所謂的「人類口述和無形遺產的傑作」就是為了無形文化遺產的列名工作做熱身賽。中國自從2001年「昆曲」(Kunqu Opera)被列入第一批「人類口述和無形遺產的傑作」後,便積極地展開相關的保護計畫,其中行政區域分層過濾的機制,有效地的採取了世界遺產申報的模式,先從縣市往上申報到省之後,再往上報成為國家級的名單,最後要提報到教科文組織的名單,一定得要是國家級的才有資格。
中國在2006年第一次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有518項,如下:
一、民間文學:包括由江蘇省鎮江市與浙江省杭州市所提出申請的《白蛇傳傳說》、由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與江蘇省宜興市與山東省濟寧市以及河南省汝南縣所提出申請的《梁祝傳說》、由山東省淄博市所提出申請的《孟姜女傳說》、由浙江省諸暨市所提出申請的《西施傳說》、由浙江省天台縣所提出申請的《濟公傳說》…等共計31項。
二、民間音樂:包括由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所提出申請的《侗族琵琶歌》、由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所提出申請的《哈尼族多聲部民歌》、河南省沁陽市與甘肅省慶陽市所提出申請的《嗩吶藝術》…等共計72項。
三、民間舞蹈:包括由河北省徐水縣、山西省襄汾縣、浙江省臨海市與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所提出申請的《獅舞(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獅子、廣東醒獅)》、由甘肅省蘭州市所提出申請的《蘭州太平鼓》…等共計41項。
四、道統戲劇:包括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與湖南省所提出申請的《昆曲》、由四川省重慶市所提出申請的《川劇》、由廣東省文化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所提出申請的《粵劇》、由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所提出申請的《歌仔戲》…等共計92項。
五、曲藝:包括由山東省所提出申請的《山東大鼓》、由陝西省延安市所提出申請的《陝北說書》、由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所提出申請的《龍舟說唱》、由安徽省鳳陽縣所提出申請的《鳳陽花鼓》…等共計46項。
六、雜技與競技:包括由河南省登封市所提出申請的《少林功夫》、由 湖北省十堰市所提出申請的《武當武術》、由河北省永年縣 與河南省焦作市所提出申請的《太極拳(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等共計17項。
七、民間美術:包括由雲南省麗江市所提出申請的《 納西族東巴畫》、由河北省蔚縣、豐寧滿族自治縣所提出申請的《 剪紙》…等共計51項。
八、道統手工技藝:包括由江西省景德鎮市所提出申請的《 景德鎮手工製瓷技藝》、由江西省所提出申請的《 景德鎮傳統瓷窯作坊營造技藝》、由貴州省所提出申請的《 茅台酒釀製技藝》…等共計89項。
九、道統醫藥:包括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所提出申請的《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所提出申請的《針灸》、由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提出申請的《同仁堂中醫藥文化》、由西藏自治區(拉薩北派藏醫水銀洗煉法和藏藥仁、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青常覺配伍技藝、甘孜州南派藏醫藥)所提出申請的《藏醫藥》…等共計9項。
十、民俗:包括由中國文化部所提出申請的《春節 》、《清明節》、《端午節》、《 七夕節》、《中秋節》…等共計70項。
以上為中國第一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然而,在2008年2月初中國再度公佈了第二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這次中國文化部依照評審標準對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澳門特別行政區及中直單位申報的2,540個項目進行了審議。提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其中新入選項目564項,擴大指定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134項。
看完上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後,你可會馬上聯想到台灣原住民各族的傳統歌謠、舞蹈、合音…等等,或是台灣傳統的歌仔戲、布袋戲…,再或者是南投水里蛇窯…等傳統工藝,其實台灣很有很多的寶貝正在急速地消失當中,但也許有人注意到了,也許有人已經開始進行保護,但最終的力量展現應該要回到政府的政策面上,如此才能整合國家的法令與相關部門。說穿了,就是台灣要動起來,再多的理論研究總還是要有機會實踐才有意義的,不是嗎?
【延伸資料】
‧日本,亞太地區「無形文化遺產」資料庫中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無形文化遺產」官方網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次的「無形文化遺產名錄」公佈時程
昆好像上面要加個山耶
回覆刪除崑曲
記得當年高中的國文老師是權威的樣子
如果是只有聯合國才認列的無形遺產是哪幾個?謝謝
回覆刪除板主回覆:
回覆刪除呵呵
謝謝指正
崑曲的崑是該有山字頭
我文中部份的文字有引用中國的資料
所以他們的簡體字崑是昆
所以才會少了那座山
哈哈
謝謝光臨囉:p
板主回覆:
回覆刪除您的問題種類繁多,可到這網址查尋
http://www.unesco.org/culture/ich/index.php?lg=EN&pg=home
請慢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