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8年2月11日 星期一

南韓第一國寶南大門(崇禮門)遭祝融焚毀

 


崇禮門火災前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崇禮門火災後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相關報載】

[崇禮門燒毀]專家稱毀損嚴重只好全面重建

朝鮮日報記者李漢洙/俞碩在 (2008.02.11 09:42)

 

10日慘遭火災的崇禮門是目前在首爾遺留下來的年代最為久遠的木制建築物。它從朝鮮王朝成立不久的1395年(太祖4年)開始在鄰接漢城南端木覓山(南山)城牆的地方建造,於1398年(太祖7年)完工,在此後的500年來經過了幾次翻修。目前遺留下來的崇禮門是在1447年(世宗29年)修建的,從1961年到1963年經過了大規模的拆卸及維修過程。

 

崇禮門雖然是圍繞首爾都城的城牆正門,但由於位於都城南端,因此經常被人們稱作“南大門”。

 

據歷史記載,1406年(太宗6年),明朝使臣黃儼前往羅州地區之後,返回首爾的時候“讓百官在崇禮門外迎接”。

 

崇禮門在196212月被指定為第一號國寶,20055月在崇禮門周圍建造了廣場。20063月,虹霓門在100年後向大眾開放。另外,由於樓閣是木制的,因此要格外注意防火,如果支撐屋頂的屋椽和支柱等被火燒,整個建築物就會倒塌。因此專家指出,因為此次火災,需要對崇禮門進行全面的復原工作,而不是維修。勘查現場的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金東炫表示:“應該在即將緊急召開的文化

 

遺產委員會上討論將建築物解體後復原的方案。”韓國文化遺產政策研究所所長黃平宇表示:“可能需要從頭開始全部重建。”

 


 

 

 






 

‧資料來源:《朝鮮日報》[崇禮門燒毀]專家稱毀損嚴重只好全面重建


 

 

南韓第一國寶南大門焚毀

聯合報╱編譯王先棠╱報導

 

南韓第一國寶「崇禮門」(俗稱南大門)十日晚間疑遭縱火,當局出動五十輛消防車和150名消防隊員灌救,擁有610年歷史的古蹟仍在五小時後付之一炬,有市民悲憤表示國寶遭燒毀有如國民自尊心崩潰。朝鮮王朝太祖七年(西元1398年)完工的崇禮門是在首爾遺留至今年代最久遠的木造建築,和附近的南大門市場是台灣遊客觀光購物的重要景點。崇禮門在2006年的檔案照,為焚毀後的情景。

 

擁有六百一十年歷史的南韓第一國寶「崇禮門」(南大門)在五小時內被燒成一片廢墟,主管當局預估修復需要兩至三年時間以及兩百億韓圜(約台幣六億八千萬元)經費。總理辦公室緊急召開對策會議,對於第一指定古蹟興仁之門(東大門)等一百廿四座木造古蹟將加強戒備。

 

首爾南大門警察署長李永洙十一日凌晨召開記者會表示,火災原因可能是漏電或縱火。專家認為照明設施是在一樓天棚,而非在推測為起火地點的二樓天棚,且火災發生後,崇禮門內的照明仍持續了一段時間,因此漏電導致火災的可能性很小。

 

警方根據目擊者的描述,逮捕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但沒有發現可疑之處,已將其釋放。南韓總統盧武鉉發言人千皓宣表示,崇禮門遠比其他文化資產更具重要性及象徵意義,如今遭燒毀,「悲痛難以言喻」。

 

崇禮門是古代圍繞首爾都城的南端正門,以石磚為基座,是首爾市區最古老的木造建築。門樓所占面積一百七十七平方公尺,於朝鮮太祖四年(一三九五年)開始建造,三年後完工。燒毀前的建築本體,是一四四七年改建而成,後來也經歷數次整修。

 

朝鮮日報指出,崇禮門倒塌等於「南韓消防系統崩潰」。火災發生之初,消防人員判斷失誤,未即時找到起火點。

 

同時,文化遺產廳顧慮到古蹟的結構脆弱,曾要求消防人員小心滅火,這使消防隊員未能當機立斷揭開屋瓦撲滅火焰。消防隊員一度宣稱已經控制火勢,二樓匾額後方卻又冒出大火。晚間十一點卅分,整個崇禮門全被大火籠罩,十一日凌晨一點五十四分,崇禮門木造結構完全塌落。

 

專家說,崇禮門沒有設置滅火器、灑水器,本身又有精細的防潮防水裝置,嚴重影響滅火進度。南韓政府最近才開始對文化遺產的防火設施進行規範,但早在二○○五年南韓古剎洛山寺大火,學者專家就呼籲加強古蹟防火,政府卻沒有採納。

 

南韓文化遺產廳建築文化資產課課長金相球表示,當局在二○○六年曾繪製完成崇禮門結構圖,因此從技術層面而言,「完全可能恢復原形」。不過南韓媒體強調,崇禮門在心理和物質層面都無法恢復原貌。既是第一國寶,毀損「無法用數字描述」。一位現場民眾還說:「大韓民國倒塌了。」

 

‧資料來源:《聯合報》南韓第一國寶南大門焚毀


 

 

 

 

【延伸資料】

‧維基百科中的「崇禮門」



10 則留言:

  1. 當我第一時間看到時,傷心在所難免,但我卻生氣了!!生氣的是,為什麼南韓的民眾卻是一致的為他們的國寶默哀、致敬、傷心及難過,相較我們台灣,同樣有同等級的\'世界第一等\'的國寶也曾經遭受如此\'禮遇\',但我們卻是以無所謂的方式祭拜,恰巧的命運發生在我們的無形文化財的(雲門舞集)身上,結果愛台灣的那些人在幹嘛??老師啊~~!!真的好難過喔!!..........無言............

    回覆刪除
  2. 看了幾篇韓國媒體對於這個事件的報導
    可以看得出來其實韓國人對於南大門事件所抱持的態度是冷漠的
    新任的李明博大統領要國民募款修這個門反對的聲音比贊成的高
    與論上有這樣的一段話
    「海上有污油流出要國民清除,銀行経営不振要國民負担,連因為公務員的散漫造成古蹟的燒毀也要國民去幫忙恢復嗎?」

    http://japanese.joins.com/article/article.php?aid=95938&servcode=200&sectcode=200
    http://japanese.joins.com/article/article.php?aid=96039&servcode=400&sectcode=400

    回覆刪除
  3. 確實
    有關文化財的防火日本是做的很不錯
    每年的1月26日是他們的「文化財防火日」
    那天日本全國各地的文化財會統一舉行防火演習
    可以參考以下的網站

    出雲大社的防火演習
    http://www.izumooyashiro.or.jp/firedrillday19.html

    文化廳的文化財防火日
    http://www.bunka.go.jp/1hogo/bunkazai_boukaday.html

    回覆刪除

  4. 台灣不只缺乏歷史保存區域的消防演習,
    還有堆在騎樓下那些用來佔位置的易燃物品,
    其實堆砌的都是不定時火種,
    文化資產不能再只想著怎樣修復啦,
    不是每個舞團都可以擁有文化園區緊急支援場地,
    更多的保存意識教育、在地自主防災組織﹑緊急應變組織等等,
    從中央的防災策略、基本計畫,到地方的例行業務、住民防災計畫...
    該做的事情有何奇多?

    每次想到這種事,就會覺得「會花」......

    回覆刪除
  5. 您好~我想請問如果針對台灣古蹟防火防災相關議題,是否有這類書籍或研討報告等可作為參考資料?

    回覆刪除
  6. 板主回覆:
    孩子, 你還挺激動的嘛,呵呵, 其實, 你也無須生氣, 對韓國人來說, 他們本來就是那樣文化認同度很高的民族, 看看人家可以抵制外國貨的手段, 你就知道他們的狠勁了, 呵,只是回到文化遺產的保護態度上, 那也是認同感的一種, 台灣民眾對於文化遺產的認同還需要再教育, 同時林懷民所表達的是整體文化政策的貧乏, 這的確是藍綠政府在這次與過去總統大選中所沒看到的, 我記得南韓在文化方面的預算是台灣的好幾倍,當然這方面是可以有較好的籌碼, 但其實雲門所拿到的補助已經是相對較高的,可是卻還是捉襟見肘, 所以啊, 如何讓文化遺產的價值能得到大家的認同與重視, 我們是該努力!!


    至於火災這件事,英文有個字眼叫做vandalism,正是在描述類似這樣對文化遺產的事物所做的破壞行為,我曾經要寫一篇小研究來討論這件事,不過暫時跟論文無關的東西,都等我畢業以後再說吧,但你可以上網查查這個字的"症頭"!!哈

    回覆刪除
  7. 板主回覆:
    嘿嘿, 感謝曾兄的另一種平衡報導
    媒體總是無法真正的做到客觀的報導

    但這則新聞其實我一直不太care他們的民眾反應
    因為保存運動向來都是兩種聲音在辯論
    很難分出個勝負

    我反而比較關切為什麼韓國與台灣或是其他亞洲擅用木造建築的國家
    在面對這樣的災害時,連反應的能力都沒有


    回到台灣關於古蹟防災的研究不勝枚舉,但研究成果全都束之高閣
    如果火災是一種人為或天然的災害因子

    我們從裡面學到了什麼經驗?? 這是我比較關心的


    日本一直做的不錯, 包括火災的演習
    我想曾兄可以補述一二:p


    回覆刪除
  8. 板主回覆:
    感謝曾兄的補述

    資料受益匪淺

    找時間你該寫篇與這有關的文章
    讓我們好好拜讀一下唷
    :p

    回覆刪除
  9. 板主回覆:
    是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台灣的古蹟明知容易糟祝融肆虐
    但卻大剌剌的讓他燒


    也許是警示系統不足
    也許是根本沒有消防意識
    也許是沒人關心


    但千萬不要跟我說
    沒錢辦理



    台灣的錢很多
    只是都亂花罷了:(

    回覆刪除
  10. 板主回覆:
    您的問題,台灣在這方面的研究很多,中國科技大學有許多老師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你可以再去找找。

    1. 簡豪裕(2004)《台灣傳統寺廟古蹟防火策略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古蹟保存與再利用防火課題之基礎調查研究 / 蕭江碧/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01
    3. 古蹟建築再利用防火安全計畫推廣與審查機制建立之研究 / 陳海曙/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03
    4. 古蹟建築再利用防火安全計畫與適用技術之研究 / 蕭江碧/閻亞寧/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安全防災組,/中國技術學院建築系/建築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02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