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萊特(Frank Lloyd Wright),終於讓我等到你了!

 
 
We stand for CHANGE

  這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Barack Obama朗朗上口的競選口號,現在可以用在美國的世界遺產提名策略上了,因為,美國人終於硬起來了。
 
萊特一直是我深愛的建築師排行榜第一名,不是我在說的,美國這十幾年來跟世界遺產之間的互動是極差的(1995年之後就沒有新列名的世界遺產了,請見附錄一),當然有很大部份的原因是美國的古蹟保存法令過度強調「民主自由」(因為美國的文化遺產若要申報為世界遺產必須先要美國官方的法令認定,像是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National Natural Landmark或是Federal reserve of national importance, 諸如National Park, National Monument, Wildlife Refuge等等,同時最麻煩的一點,就是要全部的所有權人(all owners)同意,最後經過專家評估後才能提報,也因為要「全部的所有權人」都同意,才造成他們這麼多年來都很難推動),所以讓很多具有指標意義的文化遺產無法成為世界遺產名錄的一員。不過,這冰冷的僵局逐漸快要被打破,據可靠消息指出,美國在最新的世界遺產「預備名單」(Tentative List)中準備了十四項大禮企圖進軍日後世界遺產的申報機制,這十四個名單,最讓我興奮的莫過於期待以久,且早晚都一定被提報為世界遺產的萊特作品。
 
當路易巴拉槓(Luis Barragán, 1902-1988)與勒科布季耶(Le Corbusier, 1887-1965)的代表作品都已是世界遺產的同時,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的作品豈能在這個文化競技場上缺席,萊特在美國境內的傑出作品不僅僅影響美國的建築史,也深深影響全世界的現代建築史的發展,尤其是在住宅設計上,大家耳熟能詳的「落水山莊」(Falling Water)【補充:中國都把此住宅的中文譯為「流水別墅」,不過我還是喜歡落水山莊的譯名。】
萊特在美國境內有逾400棟具有影響力的經典建築,其中有許多是近代建築史上「草原建築」(organic architecture)系列的代表作品,因此目前美國先打算將下列作品以「法蘭克洛伊德萊特的建築」(Frank Lloyd Wright Buildings)為名提報為預備名單之中,將循世界遺產的高第模式,將他的建築作品一次提報為世界遺產,我想,這將會是令人興奮且期待的一天。
 
· Taliesin West (1938), Scottsdale, Arizona (我個人喜歡的極品案例)
· Hollyhock House (1919-21), Los Angeles, California
· Marin County Civic Center (1960-69), San Rafael, California
· Frederick C. Robie House (1908-10), Chicago, Illinois (我個人喜歡的極品案例)
· Unity Temple (1905-08), Oak Park, Illinois
·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1956-59), New York, New York
· Price Tower (1953-56), Bartlesville, Oklahoma
· Fallingwater (1936-38), Mill Run, Pennsylvania (我個人喜歡的極品案例)
· S. C. Johnson and Son, Inc.,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and Research Tower, Racine, Wisconsin (1936-39; 1943-50)
· Taliesin (1911 and later), Spring Green, Wisconsin (我個人喜歡的極品案例)
 


Robie House




Robie House 郵票



 
※以下為美國這次準備提報為預備名單的14件自然文化與複合遺產:
1. Civil Rights Movement Sites, Birmingham and Montgomery, Alabama. This site links three location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y are the three historically African-American churches: Dexter Avenue King Memorial Baptist Church in Montgomery and the Bethel Baptist and 16th Street Baptist Churches in Birmingham. 


2. Dayton Aviation Sites. Four sites associated with the Wright Brothers' and flight are included. All are in and around Dayton and were significant in the "pioneering efforts in human flight." 


3. Hopewell Ceremonial Earthworks, Ohio. Nine archeological si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40 monumental ceremonial earthworks that date back to the Native American Ohio Hopewell culture during the Woodland Period (1,000-2,000 years ago). 


4. Jefferson (Thomas) Buildings (Poplar Forest and Virginia State Capitol), Virginia. These two buildings will be added to the Jefferson buildings already part of the World Heritage listing. Monticello and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are on the list.


5. Mount Vernon, Virginia. George Washington's home and its gardens.


6. Poverty Point National Monument and State Historic Site, Louisiana. Constructed 1700 - 1100 years ago, this may be the "remains of the largest hunter-­gatherer settlement that has ever existed."


7. San Antonio Franciscan Missions, Texas. Five Spanish Roman Catholic missions that include 80 or more structures built from "1724 to 1782 on "open village" plans within walled compounds." They highlight the influence of Spanish colonialism.


8. Serpent Mound, Ohio. This is already a state monument in Ohio and is "the largest documented surviving example of a prehistoric effigy mound in the world." 


9. Wright (Frank Lloyd) Buildings, Arizona, California, Illinois, New York, Oklahoma, Pennsylvania, and Wisconsin.
These ten properties are among the most iconic, most intact, most representative, most innovative and most influential of the more than 400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designs that have been erected. They span almost sixty years of his efforts to create an "organic architecture" that attracted widesprea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powerfully affected the cours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round the world as well a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operties include the two Taliesins (his long-time homes with studios and schools); three residences he designed for others, two office complexes, a place of worship, a museum, and a governmental complex.


10. Papahanaumokuakea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 Hawaii. "1,200-mile-long string of islands and adjacent waters represents the longest, clearest, and oldest example of island formation and atoll evolution in the world." The islands are also culturally important because 1,000 ago people lived here.


11. Fagatele Bay National Marine Sanctuary, American Samoa. This is refuge houses a coral reef ecosystem in an eroded volcanic crater.


12. Okefenoke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Georgia. Consists of the Okefenokee Swamp i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naturally driven freshwater ecosystems." The diversity of habitats and flora and fauna is extensive. 


13. Petrified Forest National Park, Arizona. Has large deposits of petrified wood that date back to the Late Triassic Epoch, 205-225 million years ago. There are also imprtant fossils including those of dinosaurs. 


14. White Sands National Monument, New Mexico. Acres and acres (176,000 worth) of gypsum sand dunes, the "best protected surface deposit of gypsum sand" in the world.



【附錄一】
U.S. World Heritage Sites (with dates of inscription):
§ Mesa Verde National Park (1978)
§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1978)
§ Everglades National Park (1979)
§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1979)
§ Independence Hall (1979)
§ Kluane / Wrangell-St Elias / Glacier Bay / Tatshenshini-Alsek (1979, 1992, 1994)
§ Redwood National and State Parks (1980)
§ Mammoth Cave National Park (1981)
§ Olympic National Park (1981)
§ Cahokia Mounds State Historic Site (1982)
§ La Fortaleza and San Juan National Historic Site in Puerto Rico (1983)
§ Great Smoky Mountains National Park (1983)
§ Statue of Liberty (1984)
§ Yosemite National Park (1984)
§ Chaco Culture (1987)
§ 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 (1987)
§ Monticello and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in Charlottesville (1987)
§ Pueblo de Taos (1992)
§ Carlsbad Caverns National Park (1995)
§ Waterton Glacier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 (1995)
 
 
【延伸閱讀】
‧美國NPS準備提報的世界遺產名單簡介
 
‧美國NPS準備提報的世界遺產名單資料檔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設計科系網路爆紅歌曲---死了都要改

真的是笑到我肚子痛
對於唸建築系的人來說, 實在是太貼切了

網友的kuso功力真是了得
尤其是歌聲竟然與原主唱有拼呢


好樣的:)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塞爾維亞失去了一個「科索伏」,也同時失去了一個世界遺產

Republic of Kosova declares independence
February 17th 2008, at 15:49 CET

 

這幾天的國際重要新聞其實是科索伏(也有人翻譯成科索沃,隨便拉)自塞爾維亞(Serbia)獨立的消息。他們獨立建國,台灣發電祝賀,卻遭到他們的軟釘子,真是^#&^&$@&($....。跩個二五八萬似的,雖然笨蛋都知道他們是為了要加入聯合國而不想得罪現在反對他們獨立的中國與俄羅斯,但國際現實就是這樣,唉,能怎麼辦呢?看看他們臨時設置的感謝網站(http://www.kosovothanksyou.com/)就知道台灣多可憐了,前一秒還在網站上秀出台灣的名字(土耳其下面,澳洲上面),並用羅馬拼音加註他們對我們說聲「謝謝」(Sie Sie! Hsieh Hsieh!!!)的英文字樣(網頁說他們是以個人名義架設的,天知道唷,真是個人網站的話幹嘛怕東怕西哩!! ㄘㄟ),如下圖:


 

後一秒鐘就把台灣拿掉換成右邊的註解欄。


 

唉,但我還是以德抱怨的祝他們國運昌隆之外,再加賀一條「慶祝科索伏獨立成功」,免費贈送一個世界遺產的『貼紙』給你們以茲慶賀,哈。

 

事實是,這個科索伏獨立成功,不小心讓我查到他在塞爾維亞時期在科索伏境內就有一個200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國寶,世界遺產的官方名稱為「科索沃的中世紀文化紀念物」(Medieval Monuments in Kosovo),這對科索伏來說真是賺到了,一獨立建國就有現成的世界遺產『貼紙』可以領取,為什麼說你們只能領貼紙呢,哈,因為你們現在跟台灣一樣,都有中國那隻黑手在阻擋你們進入聯合國(聯合國是一個違反公平交易法,有聯合壟斷市場之嫌的國際組織,哈哈哈),所以你們的「準」世界遺產,只能用看的或是玩玩大頭貼罷了,等你們真進入了聯合國,再拿貼紙換身份證吧。雖然「科索沃的中世紀文化紀念物」在2006年已被列入世界遺產的瀕危名單中,但沒魚,蝦也好拉,只要你們跟塞爾維亞又幹起來時,子彈不要打到這些資產就好,要記得把「藍盾」的圖案弄上去哦,哈哈哈。

 

我猜,今年七八月的世界遺產年會就會處理這個案子了,記得之前世界遺產委員會就有處理過類似這樣的例子,就是某國的世界遺產因為政權轉變後,而重新更改其登錄資料的記錄,但詳細是哪個國家,我則懶得去找了,反正世界遺產名錄嘛,就跟中華電信所提供的黃頁電話簿一樣,有用到的時候才會去翻,沒用到的時候當拿來墊東西囉,哈。

 

Medieval Monuments in Kosovo

Date of Inscription: 2004

Inscription on the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2006

Extension: 2006

Criteria: (ii)(iii)(iv)

Core zone: 2.8802 公頃

Buffer zone: 115.3879公頃

Autonomous province of Kosovo

N42 39 40 E20 15 56

Ref: 724bis

 


 


 


 

 

【延伸資料】

‧維基百科「科索沃」的中文簡介


 

‧維基百科「科索沃」的英文簡介


 

‧原屬於塞爾維亞的世界遺產「科索沃的中世紀文化紀念物」(Medieval Monuments in Kosovo


 

‧塞爾維亞大使館提供的日文資料(大概是日本觀光客去的很多吧,這麼貼心!)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建築師」已成為一種被過度高估的職業

 


↗請選擇中間那行Architect的選項,影片將會播出建築師的訪談內容。







Overrated Career
:Architect

 

 

建築師這個行業在2008年的美國職業調查中,已經被《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U.S.News & World Report)評選為13個被高估的行業之一。意思就是,古早時候覺得建築師是個賺錢的行業或是稱頭的社會地位,已經是往事了。呵呵呵

 

 

By Marty Nemko

Posted December 19, 2007


The Appeal: When screenwriters give a hero a career, it's often architecture: from Walter Pidgeon in Mrs. Miniver to Adam Sandler in Click. In 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 when Matt Dillon attempts to impress Cameron Diaz, he pretends to be an architect. That's not surprising. The public perceives architecture as a career for creative, free spirits who nonetheless earn good money while designing cool new buildings. Alas, as usual, there's a Grand Canyon of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creen and reality.



The Reality: Architecture has many pluses. Indeed, it made it (barely) into last year's list of Best Careers. Alas, for 2008, architecture must be moved to the overrated category. Not only is the housing decline souring the job market, but more potential clients are offshoring the work to India, downloading premade blueprints developed by top architects, or having lower-cost interior/exterior designers or building contractors design their structure. Two recent job satisfaction surveys painted a mixed picture: One gave architecture high marks, but the other rated it very low. A major cause of low job satisfaction is that many architects don't get to design buildings but rather must produce detailed drawings of the components of other people's designs, such as the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lternative: Interior Designer. Halfway between an architect and an interior decorator, interior designers recommend where a wall should go as well as the color scheme.




【資料來源】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國外建築作品:Delta Shelter


 


2008年美國建築師協會(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AIA)公佈年度傑出建築獎得獎名單,今年共有28件作品從8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其中13件是建築設計類(Institute Honor Award for Architecture),10件是室內設計類(Institute Honor Award for Interior Architecture),5件作品是都市設計類(Institute Honor Awards for Regional and Urban Design)。

 

今年建築獎的作品之一「Delta Shelter」是我覺得還不錯的案子,以下是這個設計案的簡介:

 

Project: Delta Shelter – Mazama, Washington

Architect: Olson Sundberg Kundig Allen Architects – Seattle

Owner: Michal Friedrich – Seattle

Consultant: Olson Sundberg Kundig Allen Interiors – Seattle

Engineer: Monte Clark Engineering, Inc. – Columbus, Montana

Turner Exhibits – Lynnwood, Washington

General Contractor: Tim Tanner – Seattle

Photo Credit: Benjamin Benschneider/Tom Bies – Seattle

 

設計想法

Set on a slight rise within a hundred-year flood plain in a mountain-flanked river valley, this 1,000-square-foot weekend cabin is essentially a steel-clad box on stilts that can be completely shuttered when the owner is away. Raised above the ground to minimize potential flood damage and take in 360-degree views of the surrounding forest and mountains, the cabin was conceived as a low-tech, virtually indestructible weekend house.

 

評審意見

The Delta Shelter artfully integrates sensitive site plann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an imaginative architec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client’s aspirations for a modest tree house retreat in a magnificent mountain setting. It is more than a beautiful object. The concept, design, detail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and inventiveness are all exceptional.

 

 

【延伸資料】


AIA得獎名單


 

Olson Sundberg Kundig Allen 建築師事務所官方網址







































「蘇格蘭建築遺產協會」提供年度學生研究獎學金






AHSS Annual Student Award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Society of Scotland (AHSS)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tection, preservation, study and appreciation of Scottish buildings. We have about 1500 members throughout Scotland and beyond, with six regional groups organising local activities and carrying out casework. We have three publications, the annual journal ‘Architectural Heritage’, the Magazine and the twice-yearly newsletter, ‘AHSS News’. We have our own premises, providing offices and meeting rooms, the former Glasite Meeting House in the Edinburgh New Town.



The AHSS offers an annual student award each year of £300 for an outstanding item of taught coursework on Scottish Architectural History, Restoration or Conservation.



Simply submit a relevant essay or project from your current course work.
The competition is open to all students engaged in taught courses.
Winners will be announced in the AHSS magazine, and will also receive one year’s free membership to the AHSS

 

截止日期:20087月底止

詳細資訊請參考官網:http://www.ahss.org.uk/index.html 


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關於南韓崇禮門(南大門)火災的後續報導



 

不是很想花太多時間在這則新聞上,因為論文要銼起來了。但因為收到gmail寄來的事件追蹤新聞,這則新聞可以給台灣相關單位一點警示。原新聞來源是http://www.koreatimes.co.kr/www/news/opinon/2008/02/202_19062.html

 

People cannot but ask a question: Why does the Cultural Heritage Administration (CHA) exist?

 

《韓國時報》(The Korea Times)昨天指出,當事件發生後,南韓的文化部門便宣稱要砸下200億韓元 (約美金2100)要重建它,但在災後現場,卻不見任何積極的作為將可用殘件收集起來加以編號,以利重建工作的進行,這是非常弔詭與有趣的事,因為台灣也常這樣幹,哈,從921震壞的霧峰林家到許多因為火災後大張旗鼓說要重建的古蹟或歷史建築,其實台灣也沒有一套緊急機制是可以應付這種狀況的,殊不知台灣很多古蹟或歷史建築災後的現場第一進駐的人員並不是文建會或地方政府文化局相關的人員,也不是慈濟功德會唷,而是民藝店與古董批發商,他們在第一時間就先把所有還可以「賣」的木構件與雕塑品先打包帶走,這對口口聲聲說要重建的政府單位來說,是最大的諷刺。

 

今天台灣倒是有一則新聞與古蹟重建有關,就是昨天某總統候選人前往台中霧峰林家參觀。霧峰林家是台灣的古蹟中非常特別的案例,在921地震前已經花了2億多元去修復它,但萬萬沒想到,剛修完就碰上921地震,結果有修復過的建築體幾乎全倒,沒修復過的反而站得好好的,究其因大部份是因為傳統木建築多為榫接,但新修復的木構建築則許多都用釘子做接合,因此遇到地震這種天然破壞,硬碰硬之下,木構造就解體的很快(註:921地震後經清查頂厝系列的損壞情況,其中蓉鏡齋:損毀百分之八十。新厝:全毀。頤圃:損毀率百分之七十。下厝系列的草厝:全毀。宮保第:損毀百分之八十。大花廳:全毀。二房厝:損毀百分之六十五)。不過政府單位基於霧峰林家是台灣罕見的建築群體,因此仍決定在地震後再花六億五千萬元進行重建,至於重建後是否仍具古蹟資格,曾引起學界的討論,我個人是比較贊同局部指定為古蹟的方式較妥,也就是確實是最初指定古蹟時所原保留下的建築物仍可以視為二級古蹟,其餘『全毀後』才『新建』的建築物應該取消古蹟資格。通常,這樣的觀念被提出後,一定會有人說,這麼重要的建築物怎麼可以不是古蹟呢?但換個角度想,為什麼要把一棟連好吃又好玩的民俗村都有能力可以蓋起來的新建築物列為古蹟呢?所以回過頭來想,台灣的古蹟指定制度是不是不夠彈性與包容或狹隘?我覺得關鍵也許在於我們少了一個「稱呼」是可以介在法定古蹟資格與一般普通建築中間,它是一個「具有價值或具紀念性」的文化資產,也許只要把這新稱呼的定義講清楚說明白,其實是就能幫霧峰林家的古蹟身份做個解套也說不定。


↗ 煥然一新的戲台,相片來源: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259/1475597061_e78a0c0f44.jpg?v=0

 

回頭再看這則新聞的重點,其實有智慧的政治人物到了霧峰林家,應該可以好好趁這個機會表達對於台灣文化資產災害預防與危機處理的因應之道,唉,不過政治人物都是一個樣,所以霧峰林家對台灣建築史的影響還沒有一位政治人物可以真正的看見。

 

【延伸資料】

‧霧峰林宅


 

‧霧峰林宅復建工程



2008年2月15日 星期五

好書推薦:「德意志製造 Made In Germany」

文字介紹, 待續, 請先搶讀....







德意志製造 Made in Germany





作者簡介


李蕙蓁


  研究所專研生態與觀光遊憩,喜愛藝術、設計、攝影,曾在望安與海龜結下不解之緣,擁有豐富的「龜」收藏。曾任報紙、雜誌專欄記者,近年旅居英國,現為自由作家,間有旅遊與藝術類專文發表於專業建築雜誌、旅遊雜誌、報紙旅遊版、藝文雜誌等,攝影作品亦獲得2007年新光三越年度攝影大賽肯定。


  繼續以行旅豐厚生命,繼續品味多彩的生活,也繼續耕耘以「德朵夫人」為名的部落格。曾出版《德朵夫人的「小」不列顛》(繆思出版),並共同參與《都市美感心體驗》(文建會)編撰。


德朵夫人:http://www.mrsturtle.com/


謝統勝


  英國雪菲爾大學建築博士候選人,研究綠建築設計與永續發展,熱愛建築、攝影與繪畫。以老P之名,經營建築與攝影部落格「P的建築心觀點」多年,為2007 年第三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訊息/觀點部落格-推薦優格」。近年來陸續發表建築專文於國內外建築專業雜誌與期刊;攝影作品散見於兩岸刊物, 2007年獲得英國Tate Britian:「How We Are Now」攝影大賽專業肯定。合著《德朵夫人的「小」不列顛》(繆思出版)及《都市美感心體驗》(文建會)。 


P的建築心觀點:http://www.archivision.tw/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台南建築作品:隨光呼吸




隨光呼吸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海安路二段118

電話:06-2216085

 

這是一棟舊建築改造的餐廳,原本是一間儲藏中藥的倉庫,透過東海大學景觀設計系畢業的設計師潘俊元改造後,的確成了一個會隨著陽光呼吸的空間。說實在的,我不是很喜歡用文字去介紹有趣的建築空間,我比較喜歡大家自己去體驗空間,再用自己的感受去描述,我說的再多,只不過是我個人經驗的感覺罷了,但一個有趣或成功的空間體驗,我想每個人的感動是會不一樣的。所以囉,來台南時,不要只記得小吃唷,還有很多可愛的地方等著你。 

 

 

另外,打個廣告,「隨光呼吸」同時也是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老屋欣力獎」15棟老屋改造的候選名單之一,大家有空的話,可以上網參與投票一下囉!!

 

‧活動網址


 







































有氣質的女生廁所






2008年2月11日 星期一

南韓第一國寶南大門(崇禮門)遭祝融焚毀

 


崇禮門火災前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崇禮門火災後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相關報載】

[崇禮門燒毀]專家稱毀損嚴重只好全面重建

朝鮮日報記者李漢洙/俞碩在 (2008.02.11 09:42)

 

10日慘遭火災的崇禮門是目前在首爾遺留下來的年代最為久遠的木制建築物。它從朝鮮王朝成立不久的1395年(太祖4年)開始在鄰接漢城南端木覓山(南山)城牆的地方建造,於1398年(太祖7年)完工,在此後的500年來經過了幾次翻修。目前遺留下來的崇禮門是在1447年(世宗29年)修建的,從1961年到1963年經過了大規模的拆卸及維修過程。

 

崇禮門雖然是圍繞首爾都城的城牆正門,但由於位於都城南端,因此經常被人們稱作“南大門”。

 

據歷史記載,1406年(太宗6年),明朝使臣黃儼前往羅州地區之後,返回首爾的時候“讓百官在崇禮門外迎接”。

 

崇禮門在196212月被指定為第一號國寶,20055月在崇禮門周圍建造了廣場。20063月,虹霓門在100年後向大眾開放。另外,由於樓閣是木制的,因此要格外注意防火,如果支撐屋頂的屋椽和支柱等被火燒,整個建築物就會倒塌。因此專家指出,因為此次火災,需要對崇禮門進行全面的復原工作,而不是維修。勘查現場的文化遺產委員會委員金東炫表示:“應該在即將緊急召開的文化

 

遺產委員會上討論將建築物解體後復原的方案。”韓國文化遺產政策研究所所長黃平宇表示:“可能需要從頭開始全部重建。”

 


 

 

 






 

‧資料來源:《朝鮮日報》[崇禮門燒毀]專家稱毀損嚴重只好全面重建


 

 

南韓第一國寶南大門焚毀

聯合報╱編譯王先棠╱報導

 

南韓第一國寶「崇禮門」(俗稱南大門)十日晚間疑遭縱火,當局出動五十輛消防車和150名消防隊員灌救,擁有610年歷史的古蹟仍在五小時後付之一炬,有市民悲憤表示國寶遭燒毀有如國民自尊心崩潰。朝鮮王朝太祖七年(西元1398年)完工的崇禮門是在首爾遺留至今年代最久遠的木造建築,和附近的南大門市場是台灣遊客觀光購物的重要景點。崇禮門在2006年的檔案照,為焚毀後的情景。

 

擁有六百一十年歷史的南韓第一國寶「崇禮門」(南大門)在五小時內被燒成一片廢墟,主管當局預估修復需要兩至三年時間以及兩百億韓圜(約台幣六億八千萬元)經費。總理辦公室緊急召開對策會議,對於第一指定古蹟興仁之門(東大門)等一百廿四座木造古蹟將加強戒備。

 

首爾南大門警察署長李永洙十一日凌晨召開記者會表示,火災原因可能是漏電或縱火。專家認為照明設施是在一樓天棚,而非在推測為起火地點的二樓天棚,且火災發生後,崇禮門內的照明仍持續了一段時間,因此漏電導致火災的可能性很小。

 

警方根據目擊者的描述,逮捕一名五十多歲的男子,但沒有發現可疑之處,已將其釋放。南韓總統盧武鉉發言人千皓宣表示,崇禮門遠比其他文化資產更具重要性及象徵意義,如今遭燒毀,「悲痛難以言喻」。

 

崇禮門是古代圍繞首爾都城的南端正門,以石磚為基座,是首爾市區最古老的木造建築。門樓所占面積一百七十七平方公尺,於朝鮮太祖四年(一三九五年)開始建造,三年後完工。燒毀前的建築本體,是一四四七年改建而成,後來也經歷數次整修。

 

朝鮮日報指出,崇禮門倒塌等於「南韓消防系統崩潰」。火災發生之初,消防人員判斷失誤,未即時找到起火點。

 

同時,文化遺產廳顧慮到古蹟的結構脆弱,曾要求消防人員小心滅火,這使消防隊員未能當機立斷揭開屋瓦撲滅火焰。消防隊員一度宣稱已經控制火勢,二樓匾額後方卻又冒出大火。晚間十一點卅分,整個崇禮門全被大火籠罩,十一日凌晨一點五十四分,崇禮門木造結構完全塌落。

 

專家說,崇禮門沒有設置滅火器、灑水器,本身又有精細的防潮防水裝置,嚴重影響滅火進度。南韓政府最近才開始對文化遺產的防火設施進行規範,但早在二○○五年南韓古剎洛山寺大火,學者專家就呼籲加強古蹟防火,政府卻沒有採納。

 

南韓文化遺產廳建築文化資產課課長金相球表示,當局在二○○六年曾繪製完成崇禮門結構圖,因此從技術層面而言,「完全可能恢復原形」。不過南韓媒體強調,崇禮門在心理和物質層面都無法恢復原貌。既是第一國寶,毀損「無法用數字描述」。一位現場民眾還說:「大韓民國倒塌了。」

 

‧資料來源:《聯合報》南韓第一國寶南大門焚毀


 

 

 

 

【延伸資料】

‧維基百科中的「崇禮門」



2008年2月5日 星期二

祝大家 鼠年行大運









2008   鼠年

 

祝大家

 

「鼠年,數錢數不完。」

 

哈哈哈,春節快樂!




書法字體來源:全字庫三希堂法帖

書法字體排版:混沌建築


利物浦:英國第一個兼具「歐洲文化之都」與「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



上圖為新的利物浦博物館(Museum of Liverpool )

p.s : 這篇文章是沒緣上報的稿件, 既然我都寫了, 就貼在這曬曬太陽吧:P



 

楔子

利物浦(Liverpool)是英國第一個同時兼具「歐洲文化之都」與「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這個位於英國西部的港口城市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魅力?

 

提到利物浦,喜歡足球的朋友也許會直接想到「英國超級足球聯賽」(FA Premier League)的兩支勁旅「埃佛頓」(Everton FC)和「利物浦」(Liverpool FC)。對藝術有興趣的朋友也許會想到在英國具有極高知名度的泰德美術館(Tate Museum)系列展館中,在利物浦的艾伯特碼頭(Albert Dock)也設有一間以「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International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為主題的美術館---「泰德-利物浦」(Tate Liverpool),再不然就是會想起那隻羊頭香蕉身,由日本當代藝術家千惠藏太郎(Taro Chiezo)為了1998年的Art Transpennine Exhibition所設計的雕塑作品「超級香蕉羊」(Super lamb Banana)。或者,喜歡搖滾樂的朋友一定不會忘記約翰藍儂(John Lennon)等四位來自利物浦的「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還有許許多多來自於利物浦港口城市所散發出來的文化能量,使得利物浦在20032004年間,接連獲得2008年「歐洲文化之都」與「世界文化遺產」的殊榮。

 

歷史上的利物浦一度號稱為英國第二大港,這個以貿易港口起家的城市曾扮演過許多重要的角色,從大航海時代的輝煌世紀到1845-1852年愛爾蘭的大飢荒(The Great Hunger),成千上萬的愛爾蘭人輾轉來到利物浦。再到十九世紀初,全世界海上貿易的往來有將近四成的機率會通過利物浦港口。爾後,二次大戰又曾經扮演過軍港的角色,直至1970年代起利物浦的船塢和傳統製造業急劇沒落下,利物浦開始嚐試轉型,並且將觀光旅遊業視為利物浦重要的秘密武器。

 

世界文化遺產:利物浦

這樣一個充滿歷史故事的海港城市,當然擁有許多珍貴的航海遺產,這些不同世代所留下的文化資源也都反映在城市裡的每個角落,包括了各種基於航海作業所需的各型船塢、運輸設施、廠房與商業建築等等,這也造就了利物浦擁有除了倫敦以外全英國Grade IGrade IIGrade II*三種等級的歷史建築數量最多的城市。因此,在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在中國蘇州所舉辦的年會時,便通過決議將這個靠著海上貿易興起的城市以「利物浦:海上貿易城市」(LiverpoolMaritime Mercantile City)為名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之中,同時也促使利物浦市議會及市政府積極規劃及管理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並將利物浦的世界文化遺產分為六個區域進行管理,分別是:Area 1: The Pier Head, Area 2: Albert Dock and Wapping Dock, Area 3: The Stanley Dock Conservation Area, Area 4: Castle Street/Dale Street/Old Hall Street Commercial Area, Area 5: The William Brown Street Cultural Quarter, Area 6: Lower Duke Street

這六大區域在利物浦歷史中心內,申報世界遺產時的保存區範圍約有136公頃,緩衝區則高達約750.5公頃,這包括了利物浦碼頭區的舊碼頭,杜克街(Duke Street)一帶喬治亞時代晚期的倉庫和商人宅第,戴爾大街(Dale Street)和維多利亞街(Victoria Street)之間19世紀的交易所、銀行以及新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品聖喬治大廳(St George's Hall)等。這些遺產資源在世界遺產的官方網站有著這樣的評價:「這六大區域見證了1819世紀大英帝國在全球貿易市場上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承載了大量的移民人口,諸如從北歐到美洲的奴隸和移民者(直到1807年美國黑奴制度廢除為止)。此外,無論是在現代碼頭技術、運輸系統或是港埠管理、文化融合等等的發展上都展現出先行者的角色。」這些珍貴的遺產資源在利物浦當局妥善規劃下,必將是2008年「歐洲文化之都」最有效的行銷利器。

 

歐洲文化之都:利物浦

一個具有文化深度的城市,不僅僅需要時間的沉澱,更需要許多不同文化交融的痕跡,同時要有高度的自明性(identity)。早在1970年代,歐洲議會便曾經呼籲歐洲經濟共同體應開始針對文化領域的活動展開相關行動方案。1983年底當時正值理事會輪值主席的希臘文化部長Melina Mercouri邀請當時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各會員國的文化部長在希臘雅典聚行第一次的歐盟部長會議(Council of Ministers of the European Union)提出「歐洲文化之城」的概念,Mercouri希望藉由「歐洲文化之城」(European City of Culture)這個概念能夠讓會員國間透過不同文化的交流與分享,拉近歐洲人民的關係並進而營造出一股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歐洲共識」(European Consensus)。「歐洲文化之城」的提案於1985622做成決議付諸實施,第一屆的歐洲文化之城便以希臘的雅典作為代表。第一階段計劃從1985年到2004年止,期間在1999年時將「歐洲文化之城」更名為現在所稱的「歐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並將「歐洲文化之都」的活動整合在「文化2000(culture 2000)的架構之下,以取得歐盟的財務補助。同時,在提名每個「歐洲文化之都」的同時,也必須附帶提出一個符合歐盟文化合作精神的文化計劃,並且要鼓勵文化領域中的成員得以跨越國界的互相合作、鼓勵歐洲文化和其他文化交流、發揚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並提昇城市的生活品質等等。

英國早在1990年時,就曾由「格拉斯哥」(Glasgow)第一次代表英國的城市獲得這項殊榮,但該次之後便一直未出現任何一個英國城市獲得此榮譽。事隔13年之後,英國卻有多達六個城市同時角逐2008年「歐洲文化之都」的資格,這當中包括了位在英國西北部的利物浦(Liverpool)以及伯明罕(Birmingham)、布里斯托(Bristol)、卡地夫(Cardiff)、牛津(Oxford)和新堡(Newcastle-Gateshead)等五個城市。最後,200364宣佈由利物浦拿下2008年「歐洲文化之都」這項殊榮,並且是繼1982年義大利的佛羅倫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與獲選為1986年的「歐洲文化之都」後,全世界第二個同時兼具兩種榮耀的城市。

 

城市行銷

      然而,要掙得「歐洲文化之都」的美名是要付出一些努力的,利物浦早自1999年就開始申請成為「歐洲文化之都」了,希望能夠透過整個城市本來所擁有的優勢,如:海事、建築、音樂、藝術和體育遺產的基礎上,使利物浦在整體社經條件的發展能更進一步地朝世界級的現代都市而努力。直到2004年由利物浦市政府成立了「利物浦文化公司」(Liverpool Culture Company)來統籌所有活動事宜後,才開始有計畫的進行一系列的城市行銷工作,從200364確定取得2008年的「歐洲文化之都」資格後,利物浦便提出一連串的年度活動計畫,包括了2003年以「教育、學習」為主軸,2004年以「團結和友誼的精神,擁抱我們的社會」為主軸的「擁抱城市」(Faith in One City)活動、2005年為了彰顯利物浦擁有豐富的航海遺產而舉辦的「海洋年」(Sea Liverpool)活動、2006年則以利物浦在體育和藝術方面的傲人成就,舉辦「城市的表演」(Liverpool Performs)活動,最後在2007年利物浦建城800周年的特殊意義下舉辦了「利物浦800周年」(Liverpool's 800th)的慶祝活動,2008年則以「歐洲文化之都」為主軸安排超過一千場的藝文活動,2009年「環境年」(Year of Environment)、2010年「資訊科技創新」(Year of Innovation)等,同時在官方網站還設置了一份多達14種外國語言(含繁體中文)的文字介紹。其中,官方網站中還特別提到,利物浦取得「歐洲文化之都」意味著:將創造14,000個就業機會;額外吸引170萬名遊客;引進20億英鎊的投資。同時,還積極地行銷利物浦的現有世界級展覽館,包括泰德現代藝術館(Tate Liverpool)收藏有奧地利克林姆(Klimt)的畫作、英國北部國家級的沃克藝術館(Walker Art Gallery)擁有Manet, Monet, Tissot and Hopper等的作品、以及位於陽光港(Port Sunlight)的列維夫人畫廊(The Lady Lever Gallery)等等,希望藉此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利物浦。

 

城市導覽

於是,城市的介紹與導覽工作便成為訪客抵達後瞭解利物浦最重要的工作,「利物浦文化公司」便在利物浦建城800年的時候推出了一項以「60分鐘體驗800年歷史」(Take a 800 year walk in 60 minutes)的口號打響了利物浦城市導覽的新契機,這項語音導覽的服務,所有遊客都可以自由地從網路上直接下載這套語音MP3格式的檔案(網址http://www.liverpool08.com),這個以介紹利物浦身為世界遺產的導覽服務是「西北區域發展署」Northwest Regional Development Agency (NWDA)所贊助,將導引遊客參觀利物浦市區內的重要建築景點時,可以透過自己的MP3播放器認識這個城市的重要地點,包括了︰聖喬治大廳(St. George's Hall)、威廉布朗大街(William Brown Street )The Pool of Liverpool和白教堂(Whitechapel)、馬休大街(Mathew Street)和深洞俱樂部(The Cavern Club)、利物浦市政廳(Liverpool Town Hall )、利物浦城堡(Liverpool Castle)、聖尼克勒斯教堂(St. Nicholas Church)、碼頭頂(Pier Head)、皇家利物浦大廈(Royal Liver Building)、康諾德大廈(Cunard Building )、利物浦港大廈(Port of Liverpool Building)、艾伯特碼頭(Albert Dock)等等。

  

未竟之路

有人說「歐洲文化之都」這個活動背後隱藏著是巨大的投資和建設計劃,這當然是全球化現象後的一種國際競爭與文化投資使然,另一方面入選「歐洲文化之都」的城市不僅可以獲得歐盟的預算補助,政府單位也會編列相關城市的建設經費,由於「歐洲文化之都」的當選名單都會提早公佈,因此更能讓這些城市有充足的時間去籌備相關文化活動以及對於城市中的歷史建築與文化遺產最完善的維護與規劃,「歐洲文化之都」最大的資源便是可以藉由文化創意結合城市行銷的點子帶動城市的發展。

2008年也是歐盟推動「跨文化對話」(European Year of Intercultural Dialogue)活動重要的一年,跨文化的交流一直是歐盟各國所欲推行的文化價值,正當全世界2008年的焦點都在北京奧運的同時,別忘了還有2008年的「歐洲文化之都」在利物浦,2008年的「MTV歐洲音樂獎」(MTV Europe Music Awards)主辦城市是利物浦,今年的利物浦將非常的文化唷。



 

 

【延伸資料】

‧歐盟「歐洲文化之都」官方網站


 

‧利物浦市區內的旅遊導覽MP3下載


 

2008歐洲文化之都官方網站


 

Albert Dock


 

Liverpool Cathedral


 

Liverpool 超級香蕉羊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