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新聞轉貼---大師語重心長:古蹟修復不能這樣

中時晚報 2007.12.11 

大師語重心長:古蹟修復不能這樣

中廣新聞/劉怡伶

 

    3位台南市籍的國寶級古蹟修復匠師與會,分享他們的經驗與作品。不過,這三位國寶級的匠師不客氣地對當前政府處理古蹟維護提出批判。

 

    從事傳統廟宇彩繪達65年,現年79歲的國內知名的彩繪大師陳壽彝,留下不少精采的寺廟彩繪,如台北萬華的龍山寺、清水祖師廟、台南的孔廟、興濟宮、大天后宮及雲天宮等。

 

    他指出,當前古蹟的彩繪修復,政府不重視匠師的水準問題,只求快又好且現代化,與傳統理念不同,例如台南三級古蹟興濟宮的門神彩繪修復,耗費280萬元,才二年的時間,整個彩繪已糊掉了

 

    長期從事廟宇雕刻獲獎無數的施鎮洋也說,各縣市的古蹟街以木作為主,但是木材的選擇不夠專業,技術不夠,都會傷害古蹟,他說拿錢買師父,很多經驗都是花錢換來的,「木材的名稱雖相同,但若未指定產地,價差相當大,也牽涉後續的維護,這些都不能等閒視之!」

 

    他說雕刻都是一刀一釜慢慢琢磨出來的,但當前的政府卻對古蹟修復的雕刻方面,有時間限制,若未能在其期限內完成,則以罰款對待。「我很在意這事,訓練出來的人如果技術不夠,就去修護古蹟,那是對古蹟的一種傷害,所以用工匠時應該注意他技術的水準」。已有61年傳統廟宇木雕經驗的匠師許漢珍,則對古蹟修復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不敢茍同,他說,「很多古蹟的樑柱若遭蟲蛀蝕,一般僅更換該樑柱,並未注意到其他卡楯其實也遭蛀蝕,結果未連同更換,未來可能導致整個古蹟塌陷」。

 

    三位大師蒼老沙啞的聲音,緩緩道出他們對於古蹟修復最深沈的呼籲,古蹟日活動辦得風風光光,但大師的語重心長能不能激起漣漪,引起迴響,應該是走馬看花之外,最珍貴的聲音。


4 則留言:

  1. 看到營建傳統失傳,比老建築被拆還要令人擔心...
    能否順便請教學長,關於台灣craftsmanship的政策與傳承現況?

    回覆刪除
  2. 有一個星期天我去Ohio一個老磨坊玩
    見到有人在修復
    我就問他你們怎麼在星期天工作?
    他就跟我說
    他是歷史建築修復承包商
    平日修復就是他的工作
    利用假日來這裡當義工
    在這裡修復的人都是義工

    還有一回我去了一個老車站
    政府無法撥款修那個車站
    居民就組了一個保存協會
    自己募款自己修
    也在車站前弄了一個小藝品店
    賣紀念品籌錢修
    有錢就修
    沒錢時就擱著
    那個車站已經修了六年了
    幾乎都是義工在修
    一位先生看我在車站徘徊
    就帶我進去看修復的狀況
    修的好不好?
    我覺得比台灣的古蹟修的好
    但我覺得這不重要
    難得的是居民的那種保存精神

    回覆刪除
  3. 板主回覆:

    能說什麼呢, 台灣過去二十年來花在古蹟修復實體的經費,其實是在邊修邊學中成長
    這是台灣制度上的詭異,一件修復工程會受限於國家預算的年度結算而要看到"進度"
    但放眼全世界,哪個國家會在古蹟修復案上面"搶時間"的? 大概只有台灣吧!!
    這當然是修復經費全仰賴政府的缺點, 因為你得跟著政府執行預算的規矩走
    人才的培訓, 政府不是沒做過, 之前熱熱鬧鬧辦的施坤玉大木匠師傳承的班底
    也因為台灣根本沒有專業修復人員的市場(只有古蹟修復營造廠的市場)而全部作廢
    作廢的意思是,當初訓練與篩選了好幾位優秀的大木設計匠師,理當可以好好栽培的
    但真的沒有市場阿,總不能要他們餓死吧!!
    技藝傳承本來是文化遺產傳承的重點之一
    無奈台灣的公部門喜歡有形的東西,對於無形的遺產價值,無法反映在實際政績上的作為
    沒什麼人在鳥的
    宜蘭有傳藝中心,很棒很不錯,但壓根沒聽過那裡會想要培訓什麼傳統建築的技藝
    當然拉
    最大的問題是市場在哪裡,人的肚子是沒有理想的,只有飽與不飽!!!

    文資中心還是有在辦人才培訓,但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培訓完全沒有意義
    關鍵是我們就是沒有一個長遠的計畫方針與目標
    所以像打游擊戰這樣的方式去處理文化遺產
    只會傷害更多
    台灣需要不僅是文化資產保存法
    更需要的是廣義的文化遺產政策!!!

    回覆刪除
  4. 板主回覆:
    呵呵

    先跟你說聲, 你寄的明信片與郵票我收到了
    真是太感動了:p


    你說的沒錯
    真正能讓人感動的heritage經驗
    是從教育的根本做起的
    這也是我一直對英國的經驗無法忘懷的原因
    因為從小讓民眾就瞭解遺產的重要與價值
    遠勝過一切的獎勵或補助


    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保存過去的一切
    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讓自己更瞭解自己
    為了讓自己的認同感能夠更根深柢固

    這些都不是嘴上說說古蹟保存或修復就可以做到的

    還是那句老話
    教育永遠是遺產經驗最重要的一環
    沒有了教育


    遺產經驗不會成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