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屏風表演班第廿五回作品《京戲啟示錄》典藏版, 台南首演場




《京戲啟示錄》為風屏系列最終曲,亦為李國修半自傳式的作品,講的是他父親的故事。李國修延續了父親的人生態度與處世精神,父親燈下辛勞,無怨無悔的背影,終夜反覆的敲鞋聲,以及那以濃厚山東萊陽腔委委道出的人生哲理,永遠駐足其心頭,更成為《京戲啟示錄》的創作原曲。

而《京戲啟示錄》以「風屏劇團」排演舞台劇《梁家班》一事為主幹,交叉鋪陳劇團導演對父親的懷念和《梁家班》的故事,以一作戲靴的老先生為針線,穿引出劇團和戲班子的雷同境況,譬如經營的難題、演員的感情問題等等,在兩個不同的時空背景中參照對比。雖然同屬「風屏」系列,但《京戲啟示錄》跳脫前兩齣戲中戲的結構。以京戲和做戲靴的父親為創作源頭,用盎然的生意和豐沛的情感,將戲裡戲外組成一個血肉相連的有機體。李國修以戲中戲的純熟技巧和第三人稱的敘事結構,借題完成一個別出心裁的故事;以父親對梨園的情感和對自己的影響,從中編寫一齣真情動人的劇本。


《京戲啟示錄》以「戲中戲中戲」的敘事結構,將風屏劇團、梁家班、打漁殺家三齣戲串連在一起,風屏劇團飾演民國三十五年的梨園行「梁家班」,梁家班又在戲臺上演出京劇《打漁殺家》,舞台上的故事雖然層層相疊,劇情卻是脈絡分明,簡單而不複雜。「風屏劇團」不但團名採用「屏風表演班」班名的顛倒樣,裡面的演員名字也採用演員本名的顛倒名,如李國修變為李修國,李天柱成了李柱天等等,而全劇也在顛顛倒倒、虛虛實實中,鋪陳出一段又一段荒謬又動人的情節。風屏劇團在彩排〈梁家班〉時,團長李修國不時回憶起年少時與父親之間的點點滴滴,回憶是傷悲的,但現實更是殘酷的;經營劇團做的不比想的容易,彩排中飾演〈梁家班〉葉師傅的樊耀光因團員庭靖教導的方法演技而醉倒不醒,飾演三媳的慧露因父母反對演戲而在首演前一天想要退出,李修國的妻子佑珊發現懷孕而焦慮不已。這群非專業的演員,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難題,台前是梁家班的人情世故,台後卻是風屏劇團團員們自身的喜喜悲悲。心力交瘁的李修國,在舞台上最後下了這樣一個決定……。
《京戲啟示錄》劇本目前收錄於九歌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戲劇版中。


以上文字資料全文轉自: 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pedia.cca.gov.tw/index.aspx





想當然爾,我早早就訂了票,戲也看完了,但心得現在沒空寫, 哈, "進你娘"(註一)咧, 等我paper寫完再說吧!!


註一: 京戲啟示錄中,李國修他老爸最常罵的髒話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