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教育的遺產(Heritage of Education)
教育的遺產(Heritage of Education)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
榮芳杰 助理教授
一年又一年,其實我已經不知道在我的部落格寫這主題幾次了。每年,總是會期待ICOMOS所發起的「國際文化遺產日」(International Day on Monuments and Sites)4月18日這天,臺灣會如何學習藉由一個別人已決定好的現成主題,我們只要搭個便車,順便一起在臺灣呼應這個主題,我們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在臺灣跟世界各國一起關心文化遺產的民眾,瞭解文化遺產的重要與價值。下週四,就是4月18日了。但目前看起來,這個等待總是令人失望較多。無所謂,我還是很喜歡歷年ICOMOS所提出來的主題(如:文後所列的歷年主題)。今年,2013年,ICOMOS決定將主題定為「教育的遺產」(Heritage of Education),我覺得剛好可以拿來諷刺現在臺灣許多文化遺產場所完全忽視「教育」的本質與意義這件事,特別是許多文化遺產場所,展現一些不具「真實性」的假文物。
今年的主題,主要是希望世界各國關心文化遺產的民間組織、政府部門,一起針對「教育」(舉凡是學校、大學、博物館與學術機構…等場所)在不同文化脈絡下的表現方式。這是一個很棒且可以延伸的主題,特別是在「教育的場所」中,如何談「遺產教育」(heritage education)的問題,這是我個人最感興趣的議題之一。
在ICOMOS所提供的2013年418的主題文本裡提到,回顧人類過去發展的歷史,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場所,透過不同的場所形式或是建築物呈現。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可以在樹下或是建築的廊道就展開教育的活動。在西方社會,柏拉圖在雅典創立了第一個學術機構(academy),成為西方文化重要的教育場所。古希臘時期的安哥拉(agora)更是一個半開放的空間作為一種知識傳播的場所。在亞洲,孔子所代表的是另一個有別於西方文化的教育道統,無論是實質的書院空間或是無形的教育哲學,再再影響了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臺灣甚至是越南的教育體系。
在這樣的概念下,人類發展過程中許多重要的知識或教育場所已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受到保存與維護。舉凡,對於設計教育有革命性影響的「包浩斯」(Bauhaus)的校舍建築,分別在威瑪與德紹的建築群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範圍。又,西班牙的埃納雷斯堡(西班牙語:Alcalá de Henares)是西班牙馬德里自治區的一座城市。1998年,埃納雷斯堡的大學區和歷史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也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ICOMOS希望在2013年的418這一天,請大家共同回顧自己國家過去以來的關於教育場所的文化遺產還有哪些未被重視,或是透過這一天,讓大眾更瞭解校園建築被列為古蹟或歷史建築的重要。特別是2006年的主題是「工業/產業遺產」(Industrial Heritage),在一個工業遺產的場域裡,無論是酒廠、糖廠、菸廠等,當我們在一個可以被作為教育的場所內看不到酒的製造過程?看不到糖?看不到菸?我們要怎麼讓大眾相信它是因為釀酒,因為製糖而有價值,才被保存?
臺灣各縣市,有非常多的大學、高中與國中、國小校園內有許多的古蹟與歷史建築,他們都是在418這一天最佳男女主角,我們應該在這一天,好好的搭個國際順風車,做點讓一般民眾「有感」的事情,文化遺產其實就在你我身邊不遠處。ICOMOS很貼心的準備了懶人包,如果你們國家願意參加這個活動,你們就可以思考一下下列所列的主題問題,就此展開418的相關活動:
• 我們已經有多少受法律保護跟教育有關的建築物、歷史場所?
• 這些與教育有關的文化資產是因為什麼原因而被指定或登錄為古蹟或歷史建築受到保存與保護?是因為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社會價值還是其他?
• 這些文化資產的價值是否有透過適當的詮釋與呈現方式讓一般大眾理解?
• 這些受到保護的教育場所遺產是否有一個適切的現代標準進行日常管理維護與使用?
• 你們國家是如何保證這些教育的遺產可以在持續使用下而能保存其價值完好?
• 有任何的機關團體負責照顧這些教育場所的遺產嗎?
就這麼簡單,今年就問這些問題就好。這些問題若能好好回答,就可以讓一般大眾臺灣的教育場所遺產有哪些學校有?在這一天,我們就可以在學校裡好好的把校園建築導覽介紹一次,好好的重視這些散落在學校裡的建築遺產。
【歷年主題】
2012:「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因為2012是世界遺產施行40週年紀念,因此今年ICOMOS的主題便圍繞在這40年來的回顧與展望。臺灣目前沒有世界遺產,但我們有很多的「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可惜,我們在2012年也是安靜的。
2011: 「水的文化遺產」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Water),這主題在臺灣可以談嘉南大圳、可以談桃園埤塘…文化資產的保存問題,以及如何讓民眾瞭解這些文化資產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可惜,我們也錯過了。
2010: 「農業的遺產」(Heritage of Agriculture),這主題在臺灣可以談嘉南大圳與烏山頭水庫,也可以談許多糖廠與甘蔗田的故事,甚至可以談談嘉南平原或是南投的茶園景觀。可惜,我們也錯過了。
2009: 「遺產與科學」(Heritage and Science),這主題在英國,他們拿了達爾文的實驗室來作例子,跟大眾分享達爾文在物競天擇的理論研究過程中,留下了什麼貢獻,特別是英國本來打算將達爾文的相關遺產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不過,最後還沒能成功。這主題在臺灣,我暫時還想不到有什麼可以相呼應的對象。倒是,相關糖廠與酒廠在製造與提煉的過程裡,其實應該是有很多與科學有關的知識。
以下的主題,我就不再另行補充了。聰明的大家都可以聯想更多與臺灣有關的文化遺產可以和下列的年度專題有關,每年我們其實都可以有一個很好的機會,透過「教育」讓一般大眾瞭解文化遺產是什麼?這遠比辦一堆無太大效益的專家研討會或論壇來得有意義,文化遺產的教育不是在教室裡或是演講廳裡的活動,最好的遺產教育場所在「現地」(in-situ),但回頭想想,我們的遺產場所裡有多少的真實物件讓我們感動與認識?
2008: 「宗教遺產與聖地」(Religious heritage and sacred places)
2007: 「文化景觀與歷史場所的本質」(Cultural landscapes and monuments of nature)
2006: 「工業/產業遺產」(Industrial Heritage)
2005: 「ICOMOS 40週年」(40th Anniversary of ICOMOS)
2004: 「土墼造建築與遺產」(Earthen Architecture and Heritage)
2003: 「水下文化遺產」(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2002: 「20世紀遺產」(20th Century Heritage)
2001: 「搶救我們的歷史聚落」(Save our historic villages)
在2013年4月18日前夕,我再次的寫下這篇關於418國際文化遺產日的文字,明年,希望臺灣真的是可以與國際活動無縫接軌。
參考網站
http://www.icomos.org/en/what-we-do/focus/18-april-international-day-for-monuments-and-sites
歷屆主題
http://www.icomos.org/fr/notre-action/themes-dactualite/18-avril-journee-internationale-des-monuments-et-des-sites/annees-preceden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