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22項申遺成功被批評選太鬆

22項申遺成功被批評選太鬆
 
2009-10-05中國時報【劉兆崑/綜合報導】
     多多益善?還是物以稀為貴?包括媽祖文化在內共二十二項大陸申請的文化項目入選世遺。不過此次入選,有大陸學者與網民持不同觀點,認為過多文化遺產的列入,會降低世遺的價值及其代表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大陸入選的廣東粵劇、書法、剪紙、雕版印刷、端午節、媽祖信俗等文化項目。普遍認為,若能入選世遺,對國家特殊文化的傳播、繼承和交流,將有深遠的影響,對一國的文化也是種肯定。但據《羊城晚報》報導,廣州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認為:「太多的文化項目入選世遺,令人憂喜參半。」因往年聯合國只讓一個國家一次只能申報一項,兩年評審一次,但此次評選卻從「兩年一次、一次一項」,擴增到一次二十二項。
 
     雖然大陸人口眾多,地域寬廣且歷史悠久,理當存在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此次世遺評選,和大陸自身評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有類似之處。第一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五百一十八項,第二批共五百一十項,總數為一千零二十八項,這數字事實上讓許多專家產生疑慮,「東西太多了,會不會不值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是保護以傳統、口頭表述、節慶禮儀、手工技能、音樂、舞蹈或傳統表演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過往大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有關評選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兩者有所差異,但現在聯合國似乎變更了評選的方法,這樣極有可能導致世遺價值的下降,重「量」而不重「質」,有學者質疑,這套標準究竟是如何訂定的?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馮驥才也以南韓評選過程為例指出,南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今共一一三項,且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進行評選,顯見評選過程較嚴謹。此次韓國有五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申請成功,使得韓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共八項。
 


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SKETCH UP! 台灣當代建築師手繪稿聯展

SKETCH UP! 台灣當代建築師手繪稿聯展
exhibition of taiwanese contemporary architects' sketches 


 
設計發生的過程中最原始的想法-手感反映出的感動
 
 
一支筆擺動勾勒一棟建築,一張紙展開成就一座城市
A pen swings, an architecture is outlined. A piece of paper stretches, a city is accomplished. Tracing back the beginning of design. Experiencing the touching feeling of hands.
 
sketch,扮演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發想階段,描圖紙上簡單的線條勾勒,手記本上隨性的交叉註記,這些看似寫意的筆觸背後,傳遞著怎麼樣的故事,在設計萌發想法的那最初幾分鐘,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由archicake所策劃的Sketch UP!台灣當代建築師手繪稿聯展,結合台灣18位優異建築師共同展出私家珍藏的手稿記錄,透過一幅幅散發原始設計理念的手繪圖面,讓人一窺建築師的建築設計歷程。 
Sketch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design process. Outlines on tracing paper, random marks on notebook, what kind of stories are hidden behind all these freehand style writings? What happened at the very beginning when design concept shapes up? “Sketch up! Exhibition of Taiwanese contemporary architects’ sketches”, presented to you by archicake, collects 18 Taiwanese architects’ precious sketches and enables audience to experience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process through all these beautiful hand drawings. 
 


請聯結:
http://www.mmag.com.tw/ad/exhibition/sketch_up/index.htm